俗本
【拼音】:sú běn
【结构】:俗(左右结构)本(独体结构)
【简体】:俗本
【繁体】:俗本
【拼音】:sú běn
词语解释世间流行的校刻不精的版本。俗本[súběn]⒈世间流行的校刻不精的版本。
引证解释⒈世间流行的校刻不精的版本。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论语》曰:‘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左传》:‘为鱼丽之陈。’俗本多作阜傍车乘之车。”宋苏轼《东坡题跋·题渊明饮酒诗后》:“‘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採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网络解释俗本引证解释
网友释义俗本,汉语词语,读音súběn,意思是世间流行的校刻不精的版本。
汉语大词典世间流行的校刻不精的版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论语》曰:‘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左传》:‘为鱼丽之陈。’俗本多作阜傍车乘之车。”宋苏轼《东坡题跋·题渊明饮酒诗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国语辞典民间流传的版本。俗本[súběn]⒈民间流传的版本。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论语》曰:『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左传》:『为鱼丽之陈。』俗本多作阜傍车乘之车。」
辞典修订版民间流传的版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论语》曰:『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左传》:『为鱼丽之陈。』俗本多作阜傍车乘之车。」
其他解释世俗间通行之书籍版本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太公《六韬》有〈天陈〉、〈地陈〉、〈人陈〉、〈云鸟之陈〉。《论语》曰:『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左传》:『为鱼丽之陈。』俗本多作阜傍车乘之车。」;《东坡题跋·卷二·陶渊明饮酒诗后》:「悠然见南山,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
其他释义1.世间流行的校刻不精的版本。
1.蒙俗本没甚名节,况是一个冷落的故后,管她甚么再醮不再醮。
2.电视栏目剧以其世俗、本土、真实等特质脱颖而出。https://www.chazidian.com/zj-21595/查字典俗本造句
读音:sú
[sú]
(1)(名)风俗:世~|习~。
(2)(形)大众的;广泛流传的:~话|~曲。
(3)(形)庸俗:粗~|脱~。
(4)(名)指没出家的人:还~。
读音:běn
[běn]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