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声背实
【拼音】:xiàng shēng bèi shí
【注音】:ㄒ一ㄤˋㄕㄥㄅㄟˋㄕˊ
【词性】:成语。
【简体】:向声背实
【繁体】:向聲背實
词语解释向往虚名而不求实际;注重传闻而背离事实。向声背实[xiàngshēngbèishí]⒈向往虚名而不求实际;注重传闻而背离事实。
引证解释⒈向往虚名而不求实际;注重传闻而背离事实。引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士安撰《高士传》,具説箕山之迹;令升作《搜神记》,深信叶县之灵。此并向声背实,捨真从伪。”
综合释义声:声名,这里指虚名;背:违背。指向往声名,背离实际。此并~,舍真从伪。◎唐·刘知己《史通·杂说中》向声背实[xiàngshēngbèishí]注重虚名而不求实学或只重传闻而不求事实。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汉语大词典向往虚名而不求实际;注重传闻而背离事实。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士安撰《高士传》,具说箕山之迹;令升作《搜神记》,深信叶县之灵。此并向声背实,舍真从伪。”
国语辞典注重虚名而不求实学或只重传闻而不求事实。向声背实[xiàngshēngbèishí]⒈注重虚名而不求实学或只重传闻而不求事实。引《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成语解释向声背实
辞典修订版注重虚名而不求实学或只重传闻而不求事实。《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注重虚名而不求实学或只重传闻而不求事实。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亲,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其他释义声:声名,这里指虚名;背:违背。指向往声名,背离实际。
1.此并向声背实,舍真从伪。◎唐·刘知己《史通·杂说中》
读音:xiàng
[xiàng]
(1)(名)方向:志~|风~。
(2)(动)对着;特指脸或正面对着:~阳|面~|相~而行。
(3)(动)〈书〉将近;接近:~晓雨止。
(4)(动)偏袒:别老~着他。
(5)(介)表示动作的方向:~前看|~先进人物学习。
(6)(名)姓。
(7)(副)一向;从来:~有研究|~无此例。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读音:bèi,bēi
[bèi]
[ bèi ]1.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
2.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
3.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人心向背。
4. 向相反的方向:背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背道而驰。
5. 避开,离开:背地。背井离乡。
6. 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背台词。
7. 违反:违背。背离。背信弃义。
8. 不顺:背运。背兴(xìng)。
9. 偏僻:背静。
10. 听觉不灵:耳背。
[ bēi ]1. 人用背驮(tuó)东西,引申为负担:背负。背包。背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背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
读音:shí
[shí]
(1)(动)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心儿的铁球。
(2)(形)真实;实在:~话~说。
(3)(名)实际;事实:传闻失~。
(4)(名)果实;种子:开花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