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郎
【拼音】:sū zhōng láng
【注音】:ㄙㄨㄓㄨㄥㄌㄤˊ
【结构】:苏(上下结构)中(独体结构)郎(左右结构)
【繁体】:蘇中郎
词语解释唐代乐舞名。苏中郎[sūzhōngláng]⒈唐代乐舞名。
引证解释⒈唐代乐舞名。引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鼓架部》:“《苏中郎》,后周士人苏葩,嗜酒落魄,自号‘中郎’,每有歌场,輒入独舞。今为戏者,著緋戴帽,面正赤,盖状其醉也。”
网络解释苏中郎sūzhōnglángㄙㄨㄓㄨㄙㄌㄤˊ
综合释义唐代乐舞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鼓架部》:“《苏中郎》,后周士人苏葩,嗜酒落魄,自号‘中郎’,每有歌场,輒入独舞。今为戏者,著緋戴帽,面正赤,盖状其醉也。”
网友释义sūzhōnglángㄙㄨㄓㄨㄙㄌㄤˊ苏中郎(蘇中郎)唐代乐舞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鼓架部》:“《苏中郎》,后周士人苏葩,嗜酒落魄,自号‘中郎’,每有歌场,辄入独舞。今为戏者,著绯戴帽,面正赤,盖状其醉也。”
汉语大词典唐代乐舞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鼓架部》:“《苏中郎》,后周士人苏葩,嗜酒落魄,自号‘中郎’,每有歌场,辄入独舞。今为戏者,著绯戴帽,面正赤,盖状其醉也。”
其他释义1.唐代乐舞名。
读音:sū
[sū]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2. 指须头下垂物:流苏。
3. 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4. 缓解,解除:以苏其困。
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
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7. 姓。
8. 见“噜”字“噜苏”。
读音:zhōng,zhòng
[zhōng]
[ 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 zhòng ]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读音:láng,làng
[láng]
[ láng ]1.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郎。郎才女貌。
2.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郎。女郎。
3.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郎君。
4. 封建时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医医生)。侍郎。员外郎。
5. 姓。
[ làng ]1. 〔屎壳郎〕“蜣螂”的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