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
【拼音】:wáng guó
【注音】:ㄨㄤˊㄍㄨㄛˊ
【词性】:动词。
【结构】:亡(独体结构)国(全包围结构)
【简体】:亡国
【繁体】:亡國
词语解释(动)国家灭亡;使国家灭亡:~奴|~之恨。亡国[wángguó]⒈亡失国家。⒉灭亡了的国家。⒊将亡之国。
引证解释⒈亡失国家。引《礼记·檀弓下》:“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弔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孔颖达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后汉书·李固传》:“昔秦皇亡於沙丘,胡亥、赵高隐而不发,卒害扶苏,以至亡国。”宋苏轼《私试策问》之一:“吕氏既已灭矣,而吴楚之忧,几至於亡国。”⒉灭亡了的国家。引《孙子·火攻》:“亡国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絶世。”⒊将亡之国。引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譬若秋蓬被霜,遭风则零落,虽有十子产如之何?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也。”
网络解释亡国(汉语词汇)1.亡失国家。2.灭亡了的国家。3.灭亡中的国家。
综合释义亡失国家。《礼记·檀弓下》:“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弔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孔颖达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后汉书·李固传》:“昔秦皇亡於沙丘,胡亥、赵高隐而不发,卒害扶苏,以至亡国。”宋苏轼《私试策问》之一:“吕氏既已灭矣,而吴楚之忧,几至於亡国。”灭亡了的国家。《孙子·火攻》:“亡国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絶世。”将亡之国。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譬若秋蓬被霜,遭风则零落,虽有十子产如之何?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也。”
网友释义《礼记·檀弓下》:“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孔颖达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史记·周本纪》:“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徵也。”《后汉书·李固传》:“昔秦皇亡於沙丘,胡亥、赵高隐而不发,卒害扶苏,以至亡国。”宋苏轼《私试策问》之一:“吕氏既已灭矣,而吴楚之忧,几至於亡国。”《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却说申侯闻知幽王废申后立褒妃,上疏谏曰:‘昔桀宠妹喜以亡夏,纣宠妲己以亡商。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桀纣之事,复见于今,夏商之祸,不在异日。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
汉语大词典(1).亡失国家。《礼记·檀弓下》:“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孔颖达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于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于此交代之时。”《后汉书·李固传》:“昔秦皇亡于沙丘,胡亥、赵高隐而不发,卒害扶苏,以至亡国。”宋苏轼《私试策问》之一:“吕氏既已灭矣,而吴楚之忧,几至于亡国。”(2).灭亡了的国家。《孙子·火攻》:“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绝世。”(3).将亡之国。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譬若秋蓬被霜,遭风则零落,虽有十子产如之何?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也。”
国语辞典国家灭亡。亡国[wángguó]⒈国家灭亡。引《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昔秦皇亡于沙丘,胡亥、赵高隐而不发,卒害扶苏,以至亡国。」唐·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辞典修订版国家灭亡。《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昔秦皇亡于沙丘,胡亥、赵高隐而不发,卒害扶苏,以至亡国。」唐.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辞典简编版国家灭亡。 【造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诗)
英语sentimental musicthe tune presaging the fallen state
法语asservissement d'un Etat、nation détruite
其他释义1.亡失国家。2.灭亡了的国家。3.将亡之国。
反义词 建国
1.这位复旦学子眼中的和蔼教授连夜怒书《“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一文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2.御袍留血诏,哀痛何能忘?这哪里是一位亡国之君?这分明是一位励精图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圣明天子啊。
3.晚唐五代的郑卫之音、流靡之变太低俗,南唐君臣的亡国之音太哀伤,都不适合大一统王朝的时代气氛。
4.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5.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6.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7.外强欺凌,民族生存与兴亡的矛盾更为激烈与突出,不甘亡国亡种的仁人志士,“愤政府之昏暗,悲列强之侵陵,人人有亡国灭种之惧。
8.切骨之仇,亡国之恨,铭记于心,十年隐忍,容颜尽改,傲骨铮透!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
9.少壮不努力,老大逛淘宝。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逛淘宝。举头望明月,低头逛淘宝。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逛淘宝。君子坦荡荡,小人逛淘宝。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逛淘宝。生当作人杰,死亦逛淘宝。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逛淘宝。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熬夜逛淘宝。
10.他后来在一家洋蜡铺子找了一份杂活,开始了漫长且煎熬的亡国奴生活。
读音:wáng,wú
[wáng]
[ wáng ]1. 逃:逃亡。流亡。
2. 失去:亡佚。亡羊补牢。
3. 死:伤亡。死亡。
4. 灭: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
[ wú ]1. 古同“无”,没有。
读音:guó
[guó]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