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力士
【拼音】:jīn gāng lì shì
【注音】:ㄐ一ㄣㄍㄤㄌ一ˋㄕˋ
【繁体】:金剛力士
词语解释佛之侍从力士。也称密迹金刚或执杖药叉。金刚力士[jīngānglìshì]⒈佛之侍从力士。也称密迹金刚或执杖药叉。
引证解释⒈佛之侍从力士。也称密迹金刚或执杖药叉。引南朝梁宗懍《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竝击细腰鼓,戴胡公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原注:“金刚力士,世谓佛家之神。按《河图玉版》云:天立四极,有金刚力士,兵长三十丈。”
网络解释金刚力士(神话传说中神祇)金刚力士,在佛教中叫那罗延(Nryana),乃具有大力之印度古神,又作那罗延天,意译为坚固力士、金刚力士。或谓其为帝释天之力士,亦被视为毗湿奴之异名。
汉语大词典佛之侍从力士。也称密迹金刚或执杖药叉。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公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原注:“金刚力士,世谓佛家之神。按《河图玉版》云:天立四极,有金刚力士,兵长三十丈。”
其他释义1.佛之侍从力士。也称密迹金刚或执杖药叉。
1.在卧佛的头顶后方刻着一身金刚力士像,只露出了上半身;而在卧佛双脚的外侧,有一身金刚力士的全身像。
2.慈山寺山门悬有两幅由国学大师饶宗颐所题的“入解脱门”及“不二法门”的匾额;门的两旁则各有一金刚力士。
3.方形台座上往往还能看到山石、金刚力士、动物、供养人等的刻画,粗犷奔放。
4.厘米,原有两扇小石门,今不存,门楣上方雕火焰形图案,门洞左右两边各一金刚力士,身后有飘带环绕。
5.驱鬼的神灵,有的是金刚力士,有的是钟馗。
6.文管所副所长杨坤告诉记者,这本是一尊金刚力士像,下方断裂处为他的坐骑,由于风化严重,如今已无法看到造像的原貌。
7.除以上特定的人物雕外,还有诸如仕女、寿星、金刚力士、童子、道人等人物制作。
8.仰莲座共三层,上承塔身,塔身四面设有半圆形券门,门两边雕有金刚力士、菩萨、云龙等,雕像造型生动、张力十足,雕像的表情更是栩栩如生。
9.南大门有很著名的双体金刚力士像。
10.他又叫金刚手、金刚力士、执金刚菩萨等。
读音:jīn
[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gāng
[gāng]
(1)(形)硬;坚强(跟‘柔’相对):~强|~直|他的性情太~。
(2)(形)(Gānɡ)姓。
(3)(副)恰好:不大不小;~合适。
(4)(副)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仅仅:清早出发的时候天还很黑;~能看出前面同志的背包。
(5)(副)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他~从省里回来。|那时弟弟~学会走路。
(6)(副)用在复句里;后面用“就”字呼应;表示两件事紧接:~过立春;天气就异乎寻常地热。
读音:lì
[lì]
(1)(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名)力量;能力:人~|物~|说服~|战斗~。
(3)(名)专指体力:大~士|四肢无~。
(4)(名)尽力;努力:~争上游|工作不~。
(5)(名)(Lì)姓。
读音:shì
[shì]
(1)(名)古代指未婚的男子。
(2)(名)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
(3)(名)士人:~农工商。
(4)(名)军人:~气。
(5)(名)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中~|下~。
(6)(名)指某些种技术人员:护~|医~。
(7)(名)对人的美称:女~|烈~。
(8)(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