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头杂剧
【拼音】:jià tóu zá jù
【注音】:ㄐ一ㄚˋㄊㄡˊㄗㄚˊㄐㄨˋ
【繁体】:駕頭雜劇
词语解释指表演帝王﹑宫廷故事的杂剧。驾头杂剧[jiàtóuzájù]⒈指表演帝王、宫廷故事的杂剧。
引证解释⒈指表演帝王、宫廷故事的杂剧。引元黄雪蓑《青楼集·南春宴》:“姿容伟丽,长於驾头杂剧,亦京师之表表者。”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国初榜文》:“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褻瀆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挐送法司究治。”亦省作“驾头”。元黄雪蓑《青楼集·珠帘秀》:“姓朱氏,行第四,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
网络解释驾头杂剧驾头杂剧,是指有皇帝出现的剧目。驾头,亦名宝床,是皇帝的座椅,有龙绘装饰。宋、金皇帝出巡时,老内侍抱驾头于马上,走在皇帝乘舆之前,于是驾头便成为皇帝的一种标志。元杂剧中,如《伊尹扶汤》、《比干剖腹》、《梧桐雨》、《汉宫秋》、《遇上皇》等剧目,都有“驾”(皇帝)出现,故都属驾头杂剧。驾头杂剧多为“末本”,属“披袍秉笏”一类(见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杂剧十二科》,即后世所谓皇帽戏或袍带戏)。为了杜绝某些有损封建最高统治者形象的现象发生,明初对驾头杂剧的演出限制很严。据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十《国初榜文》载,永乐九年(1411)七月规定“但有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
综合释义指表演帝王、宫廷故事的杂剧。元黄雪蓑《青楼集·南春宴》:“姿容伟丽,长於驾头杂剧,亦京师之表表者。”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国初榜文》:“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褻瀆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挐送法司究治。”亦省作“驾头”。元黄雪蓑《青楼集·珠帘秀》:“姓朱氏,行第四,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
汉语大词典指表演帝王、宫廷故事的杂剧。元黄雪蓑《青楼集·南春宴》:“姿容伟丽,长于驾头杂剧,亦京师之表表者。”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国初榜文》:“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挐送法司究治。”亦省作“驾头”。元黄雪蓑《青楼集·珠帘秀》:“姓朱氏,行第四,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
其他释义1.指表演帝王﹑宫廷故事的杂剧。
读音:jià
[jià]
(1)(动)使牲口拉(车或农具):两匹马~车|~着牲口耕地。
(2)(动)驾驶:~车|~飞机。
(3)(名)指车辆;借用为对人的敬辞:大~|劳~|挡~。
(4)(名)特指帝王的车;借指帝王:晏~|保~。
读音:tóu,tou
[tóu]
[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 tou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
读音:zá
[zá]
(1)(形)多种多样的;混杂的。
(2)(动)混合在一起;搀杂。
读音:jù
[jù]
(1)(名)戏剧:演~|话~|独幕~|惨~|丑~。
(2)(名)(Jù)姓。
(3)(形)猛烈:~烈|~痛|~饮|~变|病势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