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志
【拼音】:qiáng zhì
【注音】:ㄑ一ㄤˊㄓˋ
【结构】:强(左右结构)志(上下结构)
【繁体】:強志
词语解释1.亦作'强志'。2.强于记忆。
基础解释亦作/'强志/',亦作/'强志/'。强于记忆。
引证解释⒈亦作“彊志”。强于记忆。引《国语·晋语七》:“其壮也,彊志而用命。”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唐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彊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
网络解释强志强志,汉语词语,拼音是qiángzhì,释义是强于记忆。
综合释义亦作“彊志”。强于记忆。《国语·晋语七》:“其壮也,彊志而用命。”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唐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彊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
汉语大词典亦作“彊志”。强于记忆。《国语·晋语七》:“其壮也,彊志而用命。”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唐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彊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
其他释义1.亦作'强志'。2.强于记忆。
1.小明和小强志同道合,都喜欢武术,在大学不约而同地报名参加了武学社。
2.屈原很有学问和才干,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如侯插嘴道,使君真是博闻强志,不是一般只记律令的大吏可比,念念不忘的是如何砥砺我大汉的风俗。
4.朝诵国学夕咏词,百读不倦唐宋诗;通晓古今知礼仪,铮铮不屈扬正气;款款关爱助邻里,精诚团结心无私;人人律己齐努力,大展炎黄图强志!
5.伟大诗人屈原博闻强志,懂得治理国家的道理,擅长辞令。
6.除热下气,长筋骨,强腰脊,壮健,强志轻身,不饥;作脯,治寒热痿痹;煮汁,洗头疮白秃。
7.《史记》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8.字松林,幼时喜剑术,博闻强志,家人皆曰有挺拔之气,如林中之松。
9.令郎才思敏捷,博闻强志,小小年纪见解不凡,院试文章文从字顺,立意新奇,阐述得当,比起其他人要高明许多,我取令郎也是因为这些原因。
10.可通过加强志愿填报指导、控制投档比例和采取两阶段投档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录取方式。
读音:qiáng,qiǎng,jiàng
[qiáng]
[ qiáng ]1.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强壮。强健。强人。强力。强大。强劲。刚强。富强。列强。强弩之末。年富力强。
2. 程度高:强手。强烈。强酸。能力强。
3. 胜过,优越,好:强干。争强好(hào )胜。
4. 有余,略多于某数:强半(超过一半)。
5. 使用强力,硬性地:强占。强加。强攻。强悍。强横(hèng )。强梁(强横霸道)。
6. 着重,增加分量:强化。增强。
[ qiǎng ]1. 硬要,迫使,尽力:强使。强迫。强逼。强辩。勉强。强人所难。强词夺理。
[ jiàng ]1. 固执,强硬不屈:强嘴。倔强。
读音:zhì
[zhì]
(1)(名)志向;志愿:~同道合。
(2)(名)姓。
(3)(动)〈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称~~。
(4)(动)记:~喜|~哀。
(5)(名)文字记录:杂~。
(6)(名)记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