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锚
【拼音】:tiě máo
【繁体】:鐵錨
【拼音】:tiě máo
基础解释铁锚是锚铁制的停船器具,用铁链连在船上,把锚抛在水底,可以使船停稳。是锚泊设备的主要部件。
综合释义古代的锚是一块大石头,或是装满石头的篓筐,称为”碇“。碇石用绳系住沉入水底,依其重量使船停泊。后来有木爪石锚,即在石块两旁系上木爪,靠重量和抓力使船停泊。
辞典修订版系以铁索,投入水中,用来稳定船身的铁制大钩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舟人把船撑入藏风避浪的小港内,钉了桩橛,下了铁锚,缆好了。」也称为「铁猫」。
高级汉语词典用来作为停船时稳定船身的铁制大钩子
读音:tiě
[tiě]
(1)(名)金属元素;符号Fe;工业上叫做黑色金属;是炼钢的主要原料:生~|熟~。
(2)(名)指刀枪:手无寸~。
(3)(形)形容坚硬;坚强:铜墙~壁|~人。
(4)(形)形容强暴或精锐:~蹄|~骑。
(5)(形)形容确定不移:~案如山。
(6)(Tiě)姓。
读音:máo
[máo]
(名)铁制的停船设备;一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钩爪;另一端用铁链连在船上;抛到水底或岩边;用来稳定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