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异
【拼音】:wén yì
【结构】:文(独体结构)异(上下结构)
【繁体】:文異
【拼音】:wén yì
词语解释1.文彩奇异。2.文字相异。文异[wényì]⒈文彩奇异。⒉文字相异。
引证解释⒈文彩奇异。参阅闻一多《楚辞校补·招魂》。引《楚辞·招魂》:“文异豹饰,侍陂陁些。”王夫之通释:“其衣文采殊异,而以豹皮为饰也。”一说以为当作“文豹异饰”。王逸注:“言侍从之人,皆衣虎豹之文,异采之饰,侍君堂隅,卫阶陛也。”⒉文字相异。引晋杜预《<春秋>序》:“或曰:《春秋》以错文见义,若如所论,则经当有事同文异而无其义也,先儒所传皆不其然。”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十:“下文‘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与此文异义同。”
网络解释文异文异,wényìㄨㄣˊㄧˋ,出自《楚辞·招魂》《<春秋>序》,是文彩奇异、文字相异的意思。
网友释义文异,汉语词汇,拼音是wényì,出自《楚辞·招魂》《<春秋>序》,意思是是文彩奇异、文字相异的意思。
汉语大词典(1).文彩奇异。《楚辞·招魂》:“文异豹饰,侍陂陁些。”王夫之通释:“其衣文采殊异,而以豹皮为饰也。”一说以为当作“文豹异饰”。王逸注:“言侍从之人,皆衣虎豹之文,异采之饰,侍君堂隅,卫阶陛也。”参阅闻一多《楚辞校补·招魂》。(2).文字相异。晋杜预《〈春秋〉序》:“或曰:《春秋》以错文见义,若如所论,则经当有事同文异而无其义也,先儒所传皆不其然。”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十:“下文‘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与此文异义同。”
其他释义1.文彩奇异。2.文字相异。
1.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山流河川未经探测的地方数不胜数,奇人奇案,古文异事多不胜数,特殊的任务就要由特殊的人来执行。
2.赵皇亲与监仓官侯文异、封库官马孔目、管库官杨得昭三人同作弊,三十贯钱只籴一斗米,有二分是稻糠,不堪充食。
3.can,就是“有情”的意思;西夏文“异熟果”即藏文bra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文异造句】
4.can,就是“有情”的意思;西夏文“异熟果”即藏文bras。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文异造句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读音:yì
[yì]
(1)(形)有分别;不相同:~口同声|大同小~。
(2)(形)奇异;特别:~香|~闻。
(3)(形)惊奇;奇怪:惊~|深以为~。
(4)(形)另外的;别的:~日|~地。
(5)(形)分开: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