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书
【拼音】:zhū shū
【注音】:ㄓㄨㄕㄨ
【结构】:朱(独体结构)书(独体结构)
【繁体】:朱書
词语解释用朱墨书写的文字。朱书[zhūshū]⒈用朱墨书写的文字。
引证解释⒈用朱墨书写的文字。引《史记·赵世家》:“襄子齐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曰:‘赵毋卹,余霍泰山山阳侯天使也。’”《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戊子,天子赐武皇内弟子四人,又降朱书御札,赐魏国夫人陈氏。”清龚自珍《宋先生述》:“瘁志纂述,大书如棋子,小书如蚊脚,墨书或浓或淡,朱书如桃华,日罄五十七纸。”⒉犹朱批谕旨。参见“硃批諭旨”。引清方苞《两朝圣恩恭纪》:“圣祖仁皇帝硃书:‘戴名世案内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英杰归真》:“今吾真圣主天王于天酉年转天时,蒙天父暗置一硃书在燕寝门眉罅中,批云‘天王大道君王全’七字,是君王父寻着的,邻县邻乡是人皆知。”
网络解释朱书朱书:清初三才子之一
综合释义用朱墨书写的文字。《史记·赵世家》:“襄子齐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曰:‘赵毋卹,余霍泰山山阳侯天使也。’”《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戊子,天子赐武皇内弟子四人,又降朱书御札,赐魏国夫人陈氏。”清龚自珍《宋先生述》:“瘁志纂述,大书如棋子,小书如蚊脚,墨书或浓或淡,朱书如桃华,日罄五十七纸。”犹朱批谕旨。清方苞《两朝圣恩恭纪》:“圣祖仁皇帝硃书:‘戴名世案内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英杰归真》:“今吾真圣主天王于天酉年转天时,蒙天父暗置一硃书在燕寝门眉罅中,批云‘天王大道君王全’七字,是君王父寻着的,邻县邻乡是人皆知。”参见“硃批諭旨”。
汉语大词典(1).用朱墨书写的文字。《史记·赵世家》:“襄子齐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曰:‘赵毋恤,余霍泰山山阳侯天使也。’”《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戊子,天子赐武皇内弟子四人,又降朱书御札,赐魏国夫人陈氏。”清龚自珍《宋先生述》:“瘁志纂述,大书如棋子,小书如蚊脚,墨书或浓或淡,朱书如桃华,日罄五十七纸。”(2).犹朱批谕旨。清方苞《两朝圣恩恭纪》:“圣祖仁皇帝朱书:‘戴名世案内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英杰归真》:“今吾真圣主天王于天酉年转天时,蒙天父暗置一朱书在燕寝门眉罅中,批云‘天王大道君王全’七字,是君王父寻着的,邻县邻乡是人皆知。”参见“朱批谕旨”。
其他释义1.用朱墨书写的文字。
1.陶寺遗址一座晚期灰坑中发现了有朱书的陶扁壶,壶身正、背面都有朱书符号。
2.每年十二月,由宗人府、吏部派员在保和殿将一年封、袭爵人数增登于皇册,存者朱书,故者墨书。
3.朱书数字和祭祀礼仪有关,极可能是祭祀活动时用以表示祭器陈列位序。
4.扁壶上朱书陶文虽然在释读为何字方面尚存在分歧,但已被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汉字。
5.宝臣乃为符瑞及灵芝朱草,作朱书符。
6.是啊,朱书记,瑞雪兆丰年,明年的青州,一定会是个丰收之年。
7.小朱书店让彭先生回忆了一下童年时代,“拿了压岁钱都用来买书,有些旧书翻起来感觉总是特别亲切。”。
8.原来,昨日的报纸和广播都报道了小朱书店的故事。
9.一天,有人给我送信儿,说傻子朱书常在外正被人打。
10.洛阳出土的朱书陶瓶上书写的镇墓文,透露出了冥婚的内容。
读音:zhū
[zhū]
1. 红色: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
2. 矿物名:朱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朱墨。
3. 姓。
读音:shū
[shū]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