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曲面埶
【拼音】:shěn qū miàn shì
【繁体】:審曲面埶
词语解释原指工匠做器物时审度材料的曲直。后指区别情况,适当安排营造。亦作“审曲面势”。
基础解释亦作/'审曲面势/',见“[[审曲面埶]]”。详细观察事物的曲直形势。原指工匠做器物时审度材料的曲直。后指区别情况,适当安排营造。
引证解释⒈ 亦作“审曲面势”。原指工匠做器物时审度材料的曲直。后指区别情况,适当安排营造。引:《周礼·考工记序》:“或审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郑玄注:“审曲面埶,窗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埶之宜以治之。”汉张衡《东京赋》:“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审曲面势,泝洛背河,左伊右瀍。”清侯方域《定鼎说》:“高皇帝之经邑也,审曲面势,盖尝靡地不营矣。”亦省作“审曲”。南朝梁陆倕《石阙铭》:“乃命审曲之官,选明中之士,陈圭置臬,瞻星揆地,兴復表门,草创华闕。”
读音:shěn
[shěn]
1. 详细,周密:审慎。审视。
2. 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审查。审定。审订。审核。审美。审计。审评。审时度势。
3. 讯问案件:审理。审判。审讯。公审。
4. 知道:不审近况如何?
5. 一定地,果然:审如其言。
读音:qū,qǔ
[qū]
[ qū ]1.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zhé)。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2.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
3. 弯曲的地方:河曲。
4. 偏僻的地方:乡曲。
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曲。曲霉。
6. 姓。
[ qǔ ]1.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2. 歌的乐调: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
读音:miàn
[miàn]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读音:yì,shì
[shì]
[ yì ]1. 同“藝”。
[ shì ]1. 通“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