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折廷争
【拼音】:miàn zhé tíng zhēng
【简体】:面折廷争
【繁体】:面折廷爭
词语解释⒈ 谓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亦作:面折庭争、面折廷诤。面折廷争[miànzhétíngzhēng]⒈谓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亦作:面折庭争、面折廷诤。
基础解释折:指责。廷:朝廷。当面指责过错,在朝廷同皇帝争辩。旧时形容大臣敢于直言劝谏皇帝。现也指勇于与别人争辩是非。
引证解释⒈ 谓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引:《史记·吕太后本纪》:“陈平、絳侯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南衙羣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復何聊乎?”《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二年》:“耶律楚材面折廷争,言人所难言,人皆危之。”亦作“面折庭争”、“面折廷諍”。《汉书·公孙弘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辽史·萧岩寿传》:“巖寿廉直,面折廷諍,多与乙辛忤,故及於难。”清侯方域《汤御史传》:“﹝汤兆京﹞慷慨言天下事,数面折廷諍。”章炳麟《变法箴言》:“争变法者,吾未见其有面折廷諍、千人皆靡者也。”⒈谓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引《史记·吕太后本纪》:“陈平、絳侯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南衙羣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復何聊乎?”《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二年》:“耶律楚材面折廷争,言人所难言,人皆危之。”亦作“面折庭争”、“面折廷諍”。《汉书·公孙弘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辽史·萧岩寿传》:“巖寿廉直,面折廷諍,多与乙辛忤,故及於难。”清侯方域《汤御史传》:“﹝汤兆京﹞慷慨言天下事,数面折廷諍。”章炳麟《变法箴言》:“争变法者,吾未见其有面折廷諍、千人皆靡者也。”
汉语大词典谓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史记·吕太后本纪》:“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二年》:“耶律楚材面折廷争,言人所难言,人皆危之。”亦作“面折庭争”、“面折廷诤”。《汉书·公孙弘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辽史·萧岩寿传》:“岩寿廉直,面折廷诤,多与乙辛忤,故及于难。”清侯方域《汤御史传》:“﹝汤兆京﹞慷慨言天下事,数面折廷诤。”章炳麟《变法箴言》:“争变法者,吾未见其有面折廷诤、千人皆靡者也。”
国语辞典⒈ 在朝廷上直言谏诤,据理力争。也作「廷争面折」。引:《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面折廷争[miànzhétíngzhēng]⒈在朝廷上直言谏诤,据理力争。也作「廷争面折」。引《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成语解释面折廷争
辞典修订版在朝廷上直言谏诤,据理力争。《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也作「廷争面折」。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在朝廷上直言谏诤,据理力争。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亦作廷争面折。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其他释义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
1.与此同时,在朝中,武帝增设内朝,聚集身边近侍之臣,由卫青领衔,参与决议,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甚至面折廷争而诎大臣。
2.无怪乎,在太宗朝出现了许多敢于直言不讳、面折廷争、犯颜极谏的大臣,魏征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典型。
3.魏征在唐太宗前敢犯颜直谏,面折廷争,遂有贞观之治。
4.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5.由于魏徵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6.,遂引发出来一场面折廷争的轩然大波,使心虚理亏的他,多少有些招架不住。
7.他“事有必犯,知无不为”,即使是李世民发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
8.我们都应有面折廷争的精神。
9.古龙岗的故事,永远是淡淡的,没有面折廷争,没有血染征袍,故事只是淡淡的展开,淡淡的推进。
10.我们都应有面折廷争的精神。(https://www.chazidian.com/zj-304699/查字典面折廷争造句)
读音:miàn
[miàn]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读音:zhē,zhé,shé
[zhé]
[ zhē ]1. 翻转,倒腾:折腾。折跟头。折个儿。
[ zhé ]1. 断,弄断: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
2. 幼年死亡:夭折。
3. 弯转,屈曲: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
4. 返转,回转:折返。
5. 损失:损兵折将。
6. 挫辱:折磨。挫折。百折不挠。
7. 减少:折寿(减少寿命)。折扣。
8.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折合。折价(把实物折合成钱)。
9. 心服:折服(a.信服;b.说服)。
10.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折子戏。
11. 判决:折狱。
[ shé ]1. 断:绳子折了。
2. 亏损:折本生意。
3. 姓。
读音:tíng
[tíng]
(名)朝廷。
读音:zhēng
[zhēng]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竞争。争长论短。
2. 力求实现:争取。争气。争胜。
3. 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
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