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
【拼音】:zhī shi jīng jì
【简体】:知识经济
【繁体】:知識經濟
词语解释⒈ 一种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经济类型。⒈一种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经济类型。
基础解释 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主要是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辞典修订版指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有别于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厂房、人力等)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知识经济」一观念,于公元一九九六年「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ECD)被提出后,自此即受到各国学者与政府的重视。
英语knowledgeable economyknowledge economyknowledge-based economy
法语Économie du savoir
其他释义一种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经济类型。
1.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激活态的情报,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本文对情报学研究重心、重点及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2.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新兴产业层出不穷。
3.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使用为主要形式的无形商品贸易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4.但“不合格”的人才不是学校“制造”出来的,产生的原因一是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二是人才长期不“充电”,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
5.知识经济时代是召唤创造性人才的时代,杰出人才的创造性对人类的发展的重要性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显得淋漓尽致。
6.让猛虎蛟龙般的梁山好汉置身于知识经济时代,肯定洋相百出,日益边缘化,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英雄。
7.知识经济时代管理重心将不再限于传统的三大生产要素即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而在于时间、知识、情商等三大新要素。
8.金融支持对于发展知识经济,除了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之外,还对发展知识经济起导向、凝聚和纽带作用。
9.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理论更进一步突显了高等教育作为重要的知识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10.对发达国家而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是水到渠成,而对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是未期先至的不速之客。
读音:zhī,zhì
[zhī]
[ zhī ]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 zhì ]1. 古同“智”,智慧。
读音:shí,zhì
[shi]
[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 zhì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
读音:jīng,jìng
[jīng]
[ jīng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 jìng ]1.动词: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读音:jì,jǐ
[jì]
[ jì ]1. 渡,过河:同舟共济。
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
3. 补益:无济于事。
[ jǐ ]1. 〔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2. (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