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手
【拼音】:kè shǒu
【注音】:ㄎㄜˋㄕㄡˇ
【结构】:刻(左右结构)手(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1.雕﹑刻的技法。2.指雕刻者。刻手[kèshǒu]⒈雕、刻的技法。⒉指雕刻者。
引证解释⒈雕、刻的技法。引明屠隆《考槃馀事·帖笺》:“《百一帖》,宋王曼庆刻,笔意清遒,雅有胜趣,但刻手不精。”⒉指雕刻者。引阿英《<察哈尔窗花>叙记》:“画稿无论怎样精美,如果剪手或刻手不好,往往会弄得很拙劣。相反,画稿并不好,只要遇到剪刻的高手,也很可能剪切得极精致。”
网络解释刻手刻手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èshǒu,是指雕、刻的技法;雕刻者。
网友释义刻手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èshǒu,是指雕、刻的技法;雕刻者。
汉语大词典(1).雕、刻的技法。明屠隆《考槃馀事·帖笺》:“《百一帖》,宋王曼庆刻,笔意清遒,雅有胜趣,但刻手不精。”(2).指雕刻者。阿英《〈察哈尔窗花〉叙记》:“画稿无论怎样精美,如果剪手或刻手不好,往往会弄得很拙劣。相反,画稿并不好,只要遇到剪刻的高手,也很可能剪切得极精致。”
1.那些作为组织者的“妈咪”,时时刻刻手拿手机,在朋友圈里发暗语。
2.我有一个梦想,我好想做你的水杯:每天起来亲吻我,上班上学带上我,口渴心里想着我,时刻手里捧着我,一天也离不开我,生生世世恋着我。
3.下一刻,手里的金焱琉璃剑悄然无声的消失了;而和林轩的灵魂完全绑定再一次,藏匿在次元虚空里的虚空剑阵之中凭空多出了一把剑。
4.但不要忘了,唐代的刻手并非北魏时那些民间工匠,高手多,因此,像禇遂良这类风姿绰约的楷书亦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纤毫毕见。
5.而在工艺手法方面,饶宝莲采用了主体凸起、背景凹下的立体浮雕凿刻手法,使剪纸呈现出类似刺绣的效果。
6.与霞客有关的书籍也好卖了,不少人还在晴山堂临摹起明代石刻手迹……”昨天上午,霞客镇一位负责旅游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
7.陕西神木纳村高兔的战国墓中出土大量立雕或浮雕的金兽等饰件,雕琢精美,色采华丽,皆以镌镂,錾刻手法表现,形态各异造型生动。
8.不愧是熟能生巧,大名鼎鼎的张大爷的雕刻手艺果然精湛。
9.她拿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立刻手忙脚乱地换好衣服去找同学共同分享喜悦。
10.转身的一刻,手中徒增一把白玉描兰小扇,轻掩小口,顾盼神飞,媚眼浅笑般朝台下惊鸿一瞥,就径直回了楼上。
读音:kè
[kè]
(1)(动)用小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属等物品上雕成花纹、文字等。
(2)(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以十五分钟为一刻:五点一~开车。
(3)(名)时间:顷~|立~|即~|此~。
(4)(形)形容程度极深:深~|~苦。
(5)(形)刻薄:尖~|苛~。
(6)同“克”。
读音:shǒu
[shǒu]
(1)(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动)拿着:人~一册。
(3)(形)小巧而便于拿的:~册|~折。
(4)(形)亲手:~抄。
(5)(~儿)量词;用于技能、本领:他真有两~。
(6)(名)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