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提河
【拼音】:bá tí hé
【注音】:ㄅㄚˊㄊ一ˊㄏㄜˊ
【结构】:跋(左右结构)提(左右结构)河(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古代拘尸那揭罗国境内阿利罗跋提河(《大唐西域记》作'阿恃多伐底河')的省称。后亦借指印度。
基础解释古代拘尸那揭罗国境内阿利罗跋提河(《大唐西域记》作/'阿恃多伐底河/')的省称。
引证解释⒈古代拘尸那揭罗国境内阿利罗跋提河(《大唐西域记》作“阿恃多伐底河”)的省称。后亦借指印度。唐顾况《如意轮画赞序》:“兹山纯白,厥草肥腻,高六十由旬,周二千二百。引跋堤河在左,长仙园在右。”明王鏊《震泽长语·音韵》:“瞿曇之书,能入诸夏,而宣尼之书,不能至跋提河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
网络解释跋提河bátíhé
综合释义古代拘尸那揭罗国境内阿利罗跋提河(《大唐西域记》作“阿恃多伐底河”)的省称。后亦借指印度。唐顾况《如意轮画赞序》:“兹山纯白,厥草肥腻,高六十由旬,周二千二百。跋堤河在左,长仙园在右。”明王鏊《震泽长语·音韵》:“瞿曇之书,能入诸夏,而宣尼之书,不能至跋提河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古代拘尸那揭罗国境内阿利罗跋提河(《大唐西域记》作“阿恃多伐底河”)的省称。后亦借指印度。唐·顾况《如意轮画赞序》:“兹山纯白,厥草肥腻,高六十由旬,周二千二百。跋堤河在左,长仙园在右。”
网友释义bátíhéㄅㄚˊㄊㄧˊㄏㄜˊ跋提河古代拘尸那揭罗国境内阿利罗跋提河(《大唐西域记》作“阿恃多伐底河”)的省称。后亦借指印度。唐顾况《如意轮画赞序》:“兹山纯白,厥草肥腻,高六十由旬,周二千二百。跋堤河在左,长仙园在右。”明王鏊《震泽长语·音韵》:“瞿昙之书,能入诸夏,而宣尼之书,不能至跋提河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
汉语大词典古代拘尸那揭罗国境内阿利罗跋提河(《大唐西域记》作“阿恃多伐底河”)的省称。后亦借指印度。唐顾况《如意轮画赞序》:“兹山纯白,厥草肥腻,高六十由旬,周二千二百。跋堤河在左,长仙园在右。”明王鏊《震泽长语·音韵》:“瞿昙之书,能入诸夏,而宣尼之书,不能至跋提河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
其他释义1.古代拘尸那揭罗国境内阿利罗跋提河(《大唐西域记》作'阿恃多伐底河')的省称。后亦借指印度。
读音:bá
[bá]
(1)(动)翻山越岭:~山涉水。
(2)(动)写在文章、书籍等后面的短文;内容一般为鉴定、评价、考释等:序~。
读音:tí,dī
[tí]
[ tí ]1.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提壶。提灯。提篮。提包。提盒。提纲挈领。
2.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胆。提升。提挈。提携。
3. 说起,举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议。提名。提案。提要。
4.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提审。提犯人。
5. 率领,调遣:提兵。
6. 取出:提取。提货。
7. 汉字笔形之一,即挑。
8.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提。酒提。
9. 古代鼓名:“师帅执提”。
10. 姓。
[ dī ]1. 〔提防〕小心防备。
读音:hé
[hé]
(1)(名)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流|内~|运~|护城~。
(2)(名)指银河系:~外星系。
(3)(名)特指黄河:~西|~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