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讬辞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讬辞

讬辞

【拼音】:tuō cí

【结构】:讬(左右结构)辞(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1.谓以言辞嘱托。2.犹设喻。3.饰词,找借口。4.谓借文辞表达。

基础解释谓以言辞嘱托。犹设喻。3.饰词,找借口。4.谓借文辞表达。

引证解释谓以言辞嘱托。汉刘向《说苑·善说》:“中士可以託辞,下士可以託财。”犹设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庄姬託辞於龙尾,臧文谬书於羊裘。”饰词,找借口。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尚主,辞以昔尝赐姓,其餘皆託辞以拒之。”清杨恩寿《坦园日记》卷七:“十六日,阴。文安招饮,已赴矣,因有恶客,託辞而遁。”王西彦《古屋》第四部二:“她託辞把两个小孩子带往母亲家里,自己便和秦一冰远远地跑了开去。”谓借文辞表达。宋李觏《前进士廖君墓表》:“以石表未立,捧其乡先生屯田郎中李公之状来,覯尝辱君游,谨撮其要,託辞左方。”

网络解释讬辞讬辞,是汉语词汇,解释是饰词,找借口,谓借文辞表达。

综合释义谓以言辞嘱托。汉刘向《说苑·善说》:“中士可以託辞,下士可以託财。”犹设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庄姬託辞於龙尾,臧文谬书於羊裘。”饰词,找借口。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尚主,辞以昔尝赐姓,其餘皆託辞以拒之。”清杨恩寿《坦园日记》卷七:“十六日,阴。文安招饮,已赴矣,因有恶客,託辞而遁。”王西彦《古屋》第四部二:“她託辞把两个小孩子带往母亲家里,自己便和秦一冰远远地跑了开去。”谓借文辞表达。宋李觏《前进士廖君墓表》:“以石表未立,捧其乡先生屯田郎中李公之状来,覯尝辱君游,谨撮其要,託辞左方。”谓以言辞嘱托。汉,刘向《说苑·善说》:“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犹设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庄姬托辞於龙尾,臧文谬书於羊裘。”

字义分解

读音:tuō

[tuō]

1.同“

2.~。

读音:cí

[cí]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

讬辞相关成语

讬辞相关词语

上一个:托辞

下一个:外辞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