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王
【拼音】:zhōng wáng
【注音】:ㄓㄨㄥㄨㄤˊ
【结构】:钟(左右结构)王(独体结构)
【繁体】:鐘王
词语解释三国魏书法家钟繇和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并称。钟王(鐘王)[zhōngwáng]⒈三国魏书法家钟繇和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并称。
引证解释⒈三国魏书法家钟繇和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并称。引《晋书·王羲之传论》:“伯英临池之妙,无復餘踪;师宜悬帐之奇,罕有遗跡。逮乎钟王以降,略可言焉。”《周书·赵文深传》:“文深雅有钟王之则,笔势可观。”唐皎然《张伯英草书歌》:“先贤草律我草狂,风云阵发愁钟王。”宋欧阳修《试笔·李邕书》:“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清吴伟业《项黄中家观万岁通天法帖》诗:“近代丹青推董巨,名家毫素重钟王。”
网络解释钟王(俄罗斯伊凡大帝钟楼)钟王建造于1733年-1735年。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有一座高大的建筑——伊凡大帝钟楼。它的右侧放置着世界上最重的钟“沙皇钟”,人称钟王。它是俄罗斯铸造艺术的杰作,也是克里姆林宫中的一件无价之宝。
汉语大词典三国魏书法家钟繇和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并称。《晋书·王羲之传论》:“伯英临池之妙,无复馀踪;师宜悬帐之奇,罕有遗迹。逮乎钟王以降,略可言焉。”《周书·赵文深传》:“文深雅有钟王之则,笔势可观。”唐皎然《张伯英草书歌》:“先贤草律我草狂,风云阵发愁钟王。”宋欧阳修《试笔·李邕书》:“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清吴伟业《项黄中家观万岁通天法帖》诗:“近代丹青推董巨,名家毫素重钟王。”
国语辞典三国魏钟繇、晋王羲之皆为楷行书法的代表人物,故世并称为「钟王」。钟王[zhōngwáng]⒈三国魏钟繇、晋王羲之皆为楷行书法的代表人物,故世并称为「钟王」。引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至于字法,上逼钟王,下欺颜柳,真是重出世的卫夫人,得其片纸只字者,重如拱璧,一时称他为『书仙』。」
其他释义1.三国魏书法家钟繇和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并称。
1.所有人擦抹着头上的汗珠,换下湿透的战衣,嘴里除了欢笑,也还在谈论终场前两分钟王锴错失的那次绝杀。
2.诗友中他与书法大家沈寐叟、郑孝胥也颇交好,受他们书风乃至审美取向的影响,上溯索靖、钟王,乃至从黄道周、倪元璐等处汲取养分,都是顺理成章的。
3.其书法,篆、隶、真、草,无一不精,真草取法钟、王,笔力浑厚,气息醇雅;篆隶更具功力,书名遍播大江南北。
4.大楷取法颜、柳,小楷出入钟、王,力求醇雅古朴;隶书柔和碑简,结体朴茂。
5.王老汉正欲开口还击,又是一道惊雷,当空而下,大雨如柱倾盆而泻,没过几秒钟,王老汉便觉出气多,吸气少,呼吸变得困难了起来。
6.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7.上午九点钟,王吉平骑摩托来到西沙窝岛村的另一个亲戚家,看完地,又在亲戚家吃过午饭。
8.金宝街中段路北有一家世界钟王Erwin。
9.比预计时间迟到快15分钟,王贵芬抱着一束鲜花赶往林口长庚,只见她头发凌乱、浏海也没拨好,看的出来行色匆匆。
10.我看是王铎,明末清初人,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
读音:zhōng
[zhōng]
(1)(名)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鼎|~鼓|~楼。
(2)(名)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摆|~表|~点|~声。
(3)(名)指钟点、时间:六点~。
(4)(动)(情感)等集中:~爱|~情。
(5)姓。
(6)(名)同“盅”。
读音:wáng,wàng
[wáng]
[ wáng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 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 姓。
[ wàng ]1.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