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体例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体例

体例

【拼音】:tǐ lì

【注音】:ㄊ一ˇㄌ一ˋ

【词性】:名词。

【结构】:体(左右结构)例(左右结构)

【简体】:体例

【繁体】:體例

解释

词语解释体例tǐlì。(1)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编辑部或印刷所对于拼法、大写、标点、排印和版面所遵循的习惯。(2)纲领与细则。(3)办事的规矩。体例[tǐlì]⒈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编辑部或印刷所对于拼法、大写、标点、排印和版面所遵循的习惯。英stylisticrulesandlayout;⒉纲领与细则。英guidingprincipleanddetailrules;⒊办事的规矩。英rule;

基础解释(名)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

引证解释⒈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引《宋书·傅隆传》:“汉兴,始徵召故老,搜集残文,其体例紕繆,首尾脱落,难可详论。”清恽敬《答来卿书》:“而其用意用法之巧胜,有不可胜求者,略举数篇,以为体例。”王鹏运《<彊邨词>序》:“拙集既用《味梨集》体例,则《春明花事》诸词,其题目拟《金明池》下书《扇子湖荷花》,题序则另行低一格,而去其‘第一’、‘第二’等字,似较大方。”⒉纲领制度和内容细则。引《晋书·李重传》:“臣以革法创制,当先尽开塞利害之理,举而错之,使体例大通而无否滞亦未易故也。”⒊成规;惯列。引宋苏轼《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欲乞检会去年体例,更赐加数。”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无那舞蹈扬尘体例,只打个稽首权充拜礼。”郭沫若《今昔集·论儒家的发生》:“正考父的《鼎铭》是法诫语,不合体例,不能认为它是真的。”

网络解释体例体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tǐlì,指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出自《宋书·傅隆传》:“汉兴,始徵召故老,搜集残文,其体例纰缪,首尾脱落,难可详论。”

综合释义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宋书·傅隆传》:“汉兴,始徵召故老,搜集残文,其体例紕繆,首尾脱落,难可详论。”清恽敬《答来卿书》:“而其用意用法之巧胜,有不可胜求者,略举数篇,以为体例。”王鹏运《<彊邨词>序》:“拙集既用《味梨集》体例,则《春明花事》诸词,其题目拟《金明池》下书《扇子湖荷花》,题序则另行低一格,而去其‘第一’、‘第二’等字,似较大方。”纲领制度和内容细则。《晋书·李重传》:“臣以革法创制,当先尽开塞利害之理,举而错之,使体例大通而无否滞亦未易故也。”成规;惯列。宋苏轼《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欲乞检会去年体例,更赐加数。”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无那舞蹈扬尘体例,只打个稽首权充拜礼。”郭沫若《今昔集·论儒家的发生》:“正考父的《鼎铭》是法诫语,不合体例,不能认为它是真的。”

汉语大词典(1).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宋书·傅隆传》:“汉兴,始徵召故老,搜集残文,其体例纰缪,首尾脱落,难可详论。”清恽敬《答来卿书》:“而其用意用法之巧胜,有不可胜求者,略举数篇,以为体例。”王鹏运《〈彊村词〉序》:“拙集既用《味梨集》体例,则《春明花事》诸词,其题目拟《金明池》下书《扇子湖荷花》,题序则另行低一格,而去其‘第一’、‘第二’等字,似较大方。”(2).纲领制度和内容细则。《晋书·李重传》:“臣以革法创制,当先尽开塞利害之理,举而错之,使体例大通而无否滞亦未易故也。”(3).成规;惯列。宋苏轼《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欲乞检会去年体例,更赐加数。”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无那舞蹈扬尘体例,只打个稽首权充拜礼。”郭沫若《今昔集·论儒家的发生》:“正考父的《鼎铭》是法诫语,不合体例,不能认为它是真的。”

国语辞典处事的纲领和法则。体例[tǐlì]⒈处事的纲领和法则。引《晋书·卷四六·李重传》:「臣以革法创制,当先尽开塞利害之理,举而错之,使体例大通而无否滞亦未易故也。」近体系体制⒉著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引《魏书·卷三五·崔浩传》:「初,太祖诏尚书郎邓渊著国记十余卷,编年次事,体例未成。」

辞典修订版处事的纲领和法则。《晋书.卷四六.李重传》:「臣以革法创制,当先尽开塞利害之理,举而错之,使体例大通而无否滞亦未易故也。」着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魏书.卷三五.崔浩传》:「初,太祖诏尚书郎邓渊着国记十余卷,编年次事,体例未成。」

辞典简编版着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 【造句】编辑体例

法语règlement、modèle、type、genre, forme littéraire、construction d'un ouvrage

其他释义著作的编写格式或组织形式:该书的体例已经确定。

体例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形式 式样 格式 编制 方式 系统 体制 格局 体系

反义词 礼貌 体式

体例造句更多 >>

1.至于朝觐,为述职大典,筵宴实惠下隆恩,未便令道流厕身其间,即一概停止,以肃体例

2.在工作中领会处事体例,熬炼谈锋和人际交往才能。

3.论中国未来民法典的体例结构。

4.联年夜学生经过排练前进话剧,让话剧成为抗日救国、宣传平易近主地一种主要地体例

5.鉴于此,必需追求更加丰盛有力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途径,从根源上解决资金短缺题目,匆匆入体系体例的健康发铺。

6.这一体例的设计,强化了编年体文学史的表现力。

7.作为关于如何修改工作内存中当前知识的具体例子,我将重新编写前面讨论的规则源文件。

8.应当在刑事立法体例上采取例示法,而非单其强调通俗化与具体化的特征。

9.可用于镇静,麻醉,止痛,镇痉,减少腺体例如涎腺和汗腺的分泌,以及扩大瞳孔。

10.在这种状况下,开拓一个体力资源治理体例就显得出众须要。

字义分解

读音:tǐ,tī

[tǐ]

[ tǐ ]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 tī ]

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读音:lì

[lì]

(1)(名)(~子)用来帮助说明或证明某种情况或说法的事物:举~|~证。

(2)(名)从前有过;后来可以仿效或依据的事情:援~|先~|史无前~。

(3)(名)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事例:病~。

(4)(名)规则;体例:条~|~外。

(5)(名)按条例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会|~行公事。

体例相关成语

体例相关词语

上一个:事例钱

下一个:示例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