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泄
【拼音】:rú xiè
【注音】:ㄖㄨˊㄒ一ㄝˋ
【结构】:濡(左右结构)泄(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濡泻。濡泄[rúxiè]⒈濡泻。
引证解释⒈濡泻。参见“濡写”。引《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王冰注:“濡泄,水利也。”
网络解释濡泄濡泄,病名。指湿盛伤脾的泄泻。
综合释义濡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王冰注:“濡泄,水利也。”参见“濡写”。
汉语大词典濡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王冰注:“濡泄,水利也。”参见“濡写”。《汉语大词典》:濡写(濡写) 拼音:rúxiě因水湿阻于肠胃,脾虚不能制水导致的腹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胜则浮,湿胜则濡写。”王冰注:“以湿内盛而写,故谓之濡写。”
其他释义1.濡泻。
读音:rú
[rú]
1. 沾湿,润泽:濡笔。濡湿。濡染。耳濡目染。相濡以沫(“沫”,唾沫,喻同处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
2. 停留,迟滞:濡滞。
3. 含忍:濡忍。
读音:xiè,yì
[xiè]
[ xiè ]1. 液体或气体排出:排泄。泄洪。泄泻。
2. 漏,露:泄劲。泄露。泄漏。泄密。
3. 尽量发出(情绪、情欲等):泄愤。泄恨。发泄。
[ yì ]1. 〔泄泄〕a.缓飞的样子,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b.闲散自得,如“十亩外兮,桑者泄泄兮”;c.弛缓的样子,如“天之方噘,无然泄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