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
【拼音】:jī fǔ
【注音】:ㄐ一ㄈㄨˇ
【结构】:畿(上下结构)辅(左右结构)
【简体】:畿辅
【繁体】:畿輔
词语解释畿辅jīfǔ。(1)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畿辅[jīfǔ]⒈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例畿辅某官某妻。——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英capitalcityanditsenvirons;royalcapitalandsurroundingdistricts;
基础解释(书)(名)国都附近的地区。
引证解释⒈京都附近的地方。畿,京畿;辅,三辅。引《南齐书·王融传》:“若来之以文德,赐之以副书,汉家轨仪,重临畿辅,司隶传节,復入关河。”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彗星》:“戚畹嬖倖,遍居畿辅,借应奉之名,肆诛剥之虐。”《明史·英宗前纪》:“﹝正统元年正月﹞庚寅,发禁军三万人屯田畿辅。”
网络解释畿辅畿辅是汉语词汇,拼音jifǔ,出自《师入太平府》。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综合释义京都附近的地方。畿,京畿;辅,三辅。《南齐书·王融传》:“若来之以文德,赐之以副书,汉家轨仪,重临畿辅,司隶传节,復入关河。”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彗星》:“戚畹嬖倖,遍居畿辅,借应奉之名,肆诛剥之虐。”《明史·英宗前纪》:“﹝正统元年正月﹞庚寅,发禁军三万人屯田畿辅。”
网友释义畿辅是汉语词汇,拼音jifǔ,出自《师入太平府》。
汉语大词典京都附近的地方。畿,京畿;辅,三辅。《南齐书·王融传》:“若来之以文德,赐之以副书,汉家轨仪,重临畿辅,司隶传节,复入关河。”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彗星》:“戚畹嬖倖,遍居畿辅,借应奉之名,肆诛剥之虐。”《明史·英宗前纪》:“﹝正统元年正月﹞庚寅,发禁军三万人屯田畿辅。”
国语辞典国都附近的地方。畿辅[jīfǔ]⒈国都附近的地方。引《南齐书·卷四七·王融传》:「汉家轨仪,重临畿辅。」《明史·卷一〇·英宗前本纪》:「庚寅,发禁军三万人,屯田畿辅。」
辞典修订版国都附近的地方。《南齐书.卷四七.王融传》:「汉家轨仪,重临畿辅。」《明史.卷一零.英宗前本纪》:「庚寅,发禁军三万人,屯田畿辅。」也称为「畿甸」。
其他释义〈书〉国都附近的地方。
1.渔阳城为幽州要镇,左扼山海,右控居庸,背连古北,距东西南各四百余里,而蓟当其冲,枕山带河,重关复阻,第为应援,以翼蔽畿辅。
2.畿辅中学将原址复建,西城区。
3.畿辅名区多胜绝,楚云湘月共悠悠。
4.在京津冀一体化概念炒得火热的当口,一份“畿辅新区”的方案横空出世,再次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
5.清华大学吴良镛团队提出“畿辅新区”概念。
6.河北省作为畿辅重地,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历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7.明朝末年为拱卫北京,乃于畿辅咽喉卢沟建此屯兵城,名日"拱极"。
8.调集所部在天津附近铁道一带地方,扼要驻扎,如有外兵阑入畿辅,惟该提督是问。
9.围绕打造畿辅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10.“三岔河口”作为历代王朝以转运漕粮为主的内河港,成为河运、海运交通要冲和畿辅要地,逐步取代了“三会海口”。
读音:jī
[jī]
(名)我国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京~。
读音:fǔ
[fǔ]
(动)辅助;辅弼;辅佐皇帝:~币|相~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