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氏山
【拼音】:gōu shì shān
【注音】:ㄍㄡㄕˋㄕㄢ
【结构】:缑(左右结构)氏(独体结构)山(独体结构)
【繁体】:緱氏山
词语解释山名。在河南省偃师县。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基础解释山名。在河南省偃师县。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引证解释⒈山名。在河南省偃师县。引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唐李白《凤笙篇》:“緑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緱氏山。”
网络解释缑氏山缑(gōu)氏山,周时又称“抚父堆”,位于古缑氏镇东南约6公里,在今天河南省洛阳东南40公里处偃师市府店镇南,离嵩山距离不远。
综合释义山名。在河南省偃师县。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唐李白《凤笙篇》:“緑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緱氏山。”缑氏山[gōushìshān]
汉语大词典山名。在河南省偃师县。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唐李白《凤笙篇》:“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其他释义1.山名。在河南省偃师县。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1.独山阳君宋娥,不闻让还,适值京师地震,缑氏山崩,那謇謇谔谔的左伯豪,又不能不乘机进谏,再贡忠忱。
2.那高士迟迟未到,一场罕见的大雪却先降临,纷纷洋洋的大雪下了整整两天两夜,于是缑氏山上忽然变成白皑皑一片。(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zj-179262/)
3.那高士迟迟未到,一场罕见的大雪却先降临,纷纷洋洋的大雪下了整整两天两夜,于是缑氏山上忽然变成白皑皑一片。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读音:gōu
[gōu]
(名)〈书〉缠在刀剑等柄上的绳子。
读音:shì,zhī
[shì]
[ shì ]1.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2.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
[ zhī ]1. 〔阏(yān)氏〕见“阏”。
2. 〔月氏〕见“月”。
读音:shān
[shān]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