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皂化物
【拼音】:bù zào huà wù
词语解释油脂等样品中不能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起皂化反应的物质。
基础解释油脂皂化后,其中尚有一些物质如固醇、高分子醇、碳氢化合物、色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等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中,这些物质统称为不皂化物,油脂中的不皂化物含量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皂化物含量越高,油脂品质越差。
英语unsaponifiable matterunsaponifiables
综合释义不皂化物是指油脂皂化时,与碱不起作用的,不溶于水但溶于醚的物质。不皂化物包括甾醇、高分子脂肪醇、碳氢化合物、蜡、色素和维生素等,其中最重要组成部分是甾醇。大部分植物油中约含1%的不皂化物。植物油中不皂化物含量的大小,是鉴定油脂品质的指标之一。当植物油中掺杂有矿物油、石蜡,其不皂化值将增高,因此,测定油脂中不皂化物,可以鉴定油脂的纯度和掺杂情况。此外,在制皂工业上,也常测定油脂的不皂化值,以决定该油脂是否适宜于制皂,不皂化物含量超过2%~3%的油脂,不适于制皂。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zào
[zào]
(1)(名)黑色:~鞋|~白。
(2)(名)差役:~隶。
(3)(名)肥皂:药~|~角|香~。
读音:huà,huā
[huà]
[ huà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4.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5.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 huā ]1. 同“花”。
读音:wù
[wù]
(1)(名)东西:~品|宝~。
(2)(名)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
(3)(名)内容、实质:言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