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力
【拼音】:gōng lì
【注音】:ㄍㄨㄥㄌ一ˋ
【结构】:公(上下结构)力(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1.官方征用的役夫。2.共同的力量。公力[gōnglì]⒈官方征用的役夫。⒉共同的力量。
基础解释官方征用的役夫。共同的力量。
引证解释⒈官方征用的役夫。引《宋书·王僧达传》:“﹝僧达﹞立宅於吴,多役公力。”⒉共同的力量。引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公议政府有预算之貲,当由各国公力供给,各国当依岁定之数拨给之。”
网络解释公力公力,汉语拼音gōnglì,官方征用的役夫的意思,出自于《宋书·王僧达传》。
综合释义官方征用的役夫。《宋书·王僧达传》:“﹝僧达﹞立宅於吴,多役公力。”共同的力量。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公议政府有预算之貲,当由各国公力供给,各国当依岁定之数拨给之。”
汉语大词典(1).官方征用的役夫。《宋书·王僧达传》:“﹝僧达﹞立宅于吴,多役公力。”(2).共同的力量。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公议政府有预算之赀,当由各国公力供给,各国当依岁定之数拨给之。”
1.私力救济、公力救济和自力救济,是自我救济权利的三种外在表现形式。
2.早期的私力救济通常以同态复仇、报复的表现形式出现,为国家诞生后以公力救济限制甚至取代私力救济埋下了伏笔。
3.公力救济和自力救济,是自我救济权利的三种外在表现形式。(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公力造句)
4.公力救济和自力救济,是自我救济权利的三种外在表现形式。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
读音:gōng
[gōng]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读音:lì
[lì]
(1)(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名)力量;能力:人~|物~|说服~|战斗~。
(3)(名)专指体力:大~士|四肢无~。
(4)(名)尽力;努力:~争上游|工作不~。
(5)(名)(L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