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商刻羽
【拼音】:yǐn shāng kè yǔ
【注音】:一ㄣˇㄕㄤㄎㄜˋㄩˇ
【词性】:成语。
【简体】:引商刻羽
【繁体】:引商刻羽
词语解释引商刻羽yǐnshāng-kèyǔ。(1)严格按曲调规律作曲或演奏。引,延长,延缓;刻,急刻,急切;商指商调,羽指羽调,均为古代乐律中的两个调名。引商刻羽[yǐnshāngkèyǔ]⒈严格按曲调规律作曲或演奏。引,延长,延缓;刻,急刻,急切;商指商调,羽指羽调,均为古代乐律中的两个调名。例迨半奏,引商刻羽。——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英writeandplaystrictlyaccordingtotheruleoftune;
基础解释商、羽皆五音之一。引商刻羽指加长商音,削减羽音。
引证解释⒈古乐律音阶有宫、商、角、徵、羽以及变徵、变宫。商声在五音中最高,称“引”;羽声等较细,称“刻”。“引商刻羽”,谓曲调高古、讲求声律的演奏。引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於郢中者……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儒林外史》第二九回:“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亦作“引商刻角”。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引商刻角,杂以流徵。”唐阎伯璵《歌赋》:“或引商刻角,或溃渭通涇。”
综合释义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之奏。◎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网友释义解释引:延长,延缓;刻:急刻,急切;商:商调;羽:羽调,均为古代乐律中的两个调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的音乐演奏成就。
汉语大词典古乐律音阶有宫、商、角、徵、羽以及变徵、变宫。商声在五音中最高,称“引”;羽声等较细,称“刻”。“引商刻羽”,谓曲调高古、讲求声律的演奏。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儒林外史》第二九回:“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亦作“引商刻角”。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引商刻角,杂以流徵。”唐阎伯玙《歌赋》:“或引商刻角,或溃渭通泾。”
国语辞典商、羽皆五音之一。引商刻羽指加长商音,削减羽音。语出《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后以引商刻羽指在音乐上的造诣高深,演奏出最高境界的曲调。《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呜呜咽咽,将笛子吹著;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著,拍著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引商刻羽[yǐnshāngkèyǔ]⒈商、羽皆五音之一。引商刻羽指加长商音,削减羽音。语出后以引商刻羽指在音乐上的造诣高深,演奏出最高境界的曲调。引《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呜呜咽咽,将笛子吹著;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著,拍著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成语解释引商刻羽
辞典修订版商、羽皆五音之一。引商刻羽指加长商音,削减羽音。语出《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中学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后以引商刻羽指在音乐上的造诣高深,演奏出最高境界的曲调。《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呜呜咽咽,将笛子吹着;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商、羽皆五音之一。引商刻羽指加长商音,削减羽音。语出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中学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后以引商刻羽指在音乐上的造诣高深,演奏出最高境界的曲调。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呜呜咽咽,将笛子吹着;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英语high-brow musicmusical performance of highest accomplishments
其他释义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1.荆轲出发前,悲壮激昂,引商刻羽。
2.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
3.明月东升,闹市人群熙熙攘攘,巷道上闪动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叫嚣连天,有如穿云裂石,引商刻羽。
4.明月东升,闹市人群熙熙攘攘,巷道上闪动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叫嚣连天,有如穿云裂石,引商刻羽。【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5.荆轲出发前,悲壮激昂,引商刻羽。【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6.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读音:yǐn
[yǐn]
1.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2.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4.退却:~退。~避。
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读音:shāng
[shāng]
1. 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计划、讨论:商量。商讨。商议。商定。商榷。商酌(商量斟酌)。相商。磋商。洽商。协商。
2. 买卖,生意:商业。商店。商界。商品。商标。
3. 古指行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做买卖的人,亦用以指从事私营工商业的人):商人。商贩。商贾(
)(商人)。商旅。4. 数学上指除法运算中的得数:商数。
5. 中国朝代名:商代。
6. 中国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2”。
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8. 姓。
读音:kè
[kè]
(1)(动)用小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属等物品上雕成花纹、文字等。
(2)(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以十五分钟为一刻:五点一~开车。
(3)(名)时间:顷~|立~|即~|此~。
(4)(形)形容程度极深:深~|~苦。
(5)(形)刻薄:尖~|苛~。
(6)同“克”。
读音:yǔ
[yǔ]
(1)(名)羽毛。
(2)(名)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的“6”。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