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责
【拼音】:guī zé
【注音】:ㄍㄨㄟㄗㄜˊ
【结构】:归(左右结构)责(上下结构)
【繁体】:歸責
词语解释谓将责任归于某人或某部门等。归责[guīzé]⒈谓将责任归于某人或某部门等。
引证解释⒈谓将责任归于某人或某部门等。引《后汉书·和帝纪》:“九月,京师蝗。吏民言事者,多归责有司。”
网络解释归责归责,又称为法律责任的归结,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综合释义谓将责任归于某人或某部门等。《后汉书·和帝纪》:“九月,京师蝗。吏民言事者,多归责有司。”归责[guīzé]
汉语大词典谓将责任归于某人或某部门等。《后汉书·和帝纪》:“九月,京师蝗。吏民言事者,多归责有司。”
其他释义1.谓将责任归于某人或某部门等。
1.档案系统应提供即时及有效的档案存取方法,以使业务能持续进行及满足相关可归责的需求。
2.发生在南威尔士的病情被归责于图多肩上,因为其对食品安全规定的毫不理睬。
3.删除违规超速如应归责于汽车所有人者,吊扣其汽车牌照一个月之处罚规定。
4.客观归责理论是一个正处于发展之中的理论,其所开创的新的诠释方法对犯罪理论具有积极意义,但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5.没有得到国会对上述问题的任何回答,他总结道“研制方法瑕疵未被法案提及只因其非归责之基础”。
6.环境侵权的出现发展了传统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各国逐步采用了无过错责任作为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
7.我国环境侵权二元归责体系中,无过错责任原则应居主导地位,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时优先适用。
8.无过错责任原则应当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9.因解除委托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该当事人的事由以外,应当赔偿损失。
10.法院的职务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侵权行为,此类侵权行为的侵权主体、侵权客体、归责原则、构成要件、救济方式等都与其他侵权行为有明显不同。
读音:guī
[guī]
1.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2.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3.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归并。归功。归咎。
5. 由,属于:这事归我办。归属。
6. 结局:归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归。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9. 自首。
读音:zé,zhài
[zé]
[ zé ]1. 责任,分(fèn)内应做的事: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
2. 要求:责求。责令。责成。
3. 指摘过失:求全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
4. 质问,诘(jié)问:责问。责难。责让。
5. 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责。杖责。
[ zhài ]1. 古同“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