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海金梁
【拼音】:jià hǎi jīn liáng
【注音】:ㄐ一ㄚˋㄏㄞˇㄐ一ㄣㄌ一ㄤˊ
【词性】:成语。
【简体】:架海金梁
【繁体】:架海金梁
词语解释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架海金梁[jiàhǎijīnliáng]⒈比喻起重要作用的杰出人物。
引证解释⒈见“架海金梁”。比喻起重要作用的杰出人物。引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一个学李太白高才调,一个似杜工部好文章。一个是擎天白玉柱,一个是架海紫金梁。”《西游记》第三十回:“那一个是碗子山生成的怪物,这个是西洋海罚下的真龙……一个是擎天玉柱,一个是架海金梁。”亦作“架海金樑”。京剧《打严嵩》第二场:“那一旁坐的是老海瑞,他本是我朝中尽忠保国、架海金樑、擎天柱一根。”
综合释义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四个将军,乃擎天玉柱,~,永安社稷,威镇边疆。◎元·无名氏《岳飞精忠》第四折
汉语大词典比喻起重要作用的杰出人物。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一个学李太白高才调,一个似杜工部好文章。一个是擎天白玉柱,一个是架海紫金梁。”《西游记》第三十回:“那一个是碗子山生成的怪物,这个是西洋海罚下的真龙……一个是擎天玉柱,一个是架海金梁。”亦作“架海金梁”。京剧《打严嵩》第二场:“那一旁坐的是老海瑞,他本是我朝中尽忠保国、架海金梁、擎天柱一根。”
国语辞典比喻能担负重任的杰出人物。架海金梁[jiàhǎijīnliáng]⒈比喻能担负重任的杰出人物。引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万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他有甚歹意。」元·无名氏《岳飞精忠·第四折》:「四个将军,乃擎天玉柱,架海金梁,永安社稷,威镇边疆。」成语解释架海金梁
辞典修订版比喻能担负重任的杰出人物。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万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他有甚歹意。」元.无名氏《岳飞精忠.第四折》:「四个将军,乃擎天玉柱,架海金梁,永安社稷,威镇边疆。」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能担负重任的杰出人物。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万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他有甚歹意。元˙无名氏˙岳飞精忠˙第四折:四个将军,乃擎天玉柱,架海金梁,永安社稷,威镇边疆。
出处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万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
1.陈大人何出此言?陈大人乃是国之重臣,架海金梁,岂能说走就走?此事哀家不允,陈大人不必再提了。
2.如此种种,天平道长堪称我七星宗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
3.好容易在擎天玉柱架海金梁一般的王司徒忠心辅佐坐稳了位子,这才安生了几天?便又传来长安城被攻打的消息。
4.一个是擎天玉柱,一个是架海金梁。
5.老天,你简直是瞎了眼睛,怎么让这么个可比擎天玉柱,架海金梁的人物,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走了。
6.李泌和李晟日后都是王朝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但在乱世尚未降临之前,两位少年仍在玉真公主府其师的训喻之下刻苦用功,勇猛精进。
7.于国朝而言,称的上是架海金梁般的人物,更挣下俞龙戚虎、东李西麻的好大名头。
8.于国朝而言,称的上是架海金梁般的人物,更挣下俞龙戚虎、东李西麻的好大名头。【https://www.chazidian.com/zj-197819/造句网】
9.如此种种,天平道长堪称我七星宗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架海金梁造句)
10.四个将军,乃擎天玉柱,架海金梁,永安社稷,威镇边疆。◎元·无名氏《岳飞精忠》第四折
读音:jià
[jià]
(1)(名)(~儿)架子
(2):房~|衣~儿。
(3)(动)支撑;支起:~桥|~电线|梯子~在树旁。
(4)(动)招架:拿枪~住砍过来的刀。
(5)(动)绑架。
(6)(动)殴打;争吵:打~|吵~|劝~。
(7)量词。ɑ)用于有支柱的或有机械的东西:一~机器|几百~飞机|一~钢琴。b)〈方〉山一座叫一架。
读音:hǎi
[hǎi]
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
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火~。
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碗。~量。
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枣。
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啦!
6.漫无目标地:~骂。她丢了支笔,~找。
7.毫无节制地:~吃~喝。
8.姓。
读音:jīn
[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liáng
[liáng]
(1)(名)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木结构屋架中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条。
(2)(名)通常也指檩:正~|二~|无~殿。
(3)(名)桥:桥~|津~。
(4)(名)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鼻~|山~。
(5)(名)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
(6)(名)南朝之一;公元502…557;萧衍所建。参看〔南北朝〕。
(7)(名)后梁。
(8)(名)(Liá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