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幡
【拼音】:chūn fān,汉语词语
【结构】:春(上下结构)幡(左右结构)
【拼音】:chūn fān,汉语词语
词语解释春旗。旧俗于立春日或挂春幡于树梢,或剪缯绢成小幡,连缀簪之于首,以示迎春之意。春幡[chūnfān]⒈春旗。旧俗于立春日或挂春幡于树梢,或剪缯绢成小幡,连缀簪之于首,以示迎春之意。
引证解释⒈春旗。旧俗于立春日或挂春幡于树梢,或剪缯绢成小幡,连缀簪之于首,以示迎春之意。引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前蜀牛峤《菩萨蛮》词之三:“玉釵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裊裊春幡。”
网络解释春幡春幡,中国旧时风俗。于立春日,缀簪之于首的一种银首饰,是一枚银簪,簪尾和一片长形小银片相连,小银片悬于簪似幡。立春时佩戴以示迎春之意。
网友释义春幡,读音是chūnfān,汉语词语,意思是春旗。
汉语大词典春旗。旧俗于立春日或挂春幡于树梢,或剪缯绢成小幡,连缀簪之于首,以示迎春之意。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前蜀牛峤《菩萨蛮》词之三:“玉钗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其他释义1.春旗。旧俗于立春日或挂春幡于树梢,或剪缯绢成小幡,连缀簪之于首,以示迎春之意。
1.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
2.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不禁辛苦况相关。纳兰容若www.chazidian.com/zj-83783/造句网
3.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不禁辛苦况相关。纳兰容若(查字典www.chazidian.com)
读音:chūn
[chūn]
(1)(名)春季;一年的第一季。
(2)(名)男女情欲:~情。
(3)(名)姓。
读音:fān
[fān,汉语词语]
一种用竹竿等挑起来垂直挂着的长条形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