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三不着两
【拼音】:dào sān bù zháo liǎng
【繁体】:道三不著兩
【拼音】:dào sān bù zháo liǎng
词语解释⒈ 谓说话或行事轻重失宜,考虑不周。道三不着两[dàosānbùzháoliǎng]⒈谓说话或行事轻重失宜,考虑不周。
基础解释谓说话或行事轻重失宜,考虑不周。
引证解释⒈ 谓说话或行事轻重失宜,考虑不周。引:《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你哥又没中用,説了几句道三不着两的话。”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夫所谓刺刺不休者,无益之言,道三不着两耳。”《红楼梦》第四八回:“文杏又小,道三不着两,鶯儿一个人不彀伏侍的,还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⒈谓说话或行事轻重失宜,考虑不周。引《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你哥又没中用,説了几句道三不着两的话。”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夫所谓刺刺不休者,无益之言,道三不着两耳。”《红楼梦》第四八回:“文杏又小,道三不着两,鶯儿一个人不彀伏侍的,还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成语解释道三不着两
综合释义谓说话或行事轻重失宜,考虑不周。《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你哥又没中用,説了几句道三不着两的话。”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夫所谓刺刺不休者,无益之言,道三不着两耳。”《红楼梦》第四八回:“文杏又小,道三不着两,鶯儿一个人不彀伏侍的,还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道三不着两[dàosānbùzháoliǎng]说话不着边际,不明事理。《儒林外史.第一六回》:「你哥又没中用,说了几句『道三不着两』的话。」《红楼梦.第四八回》:「我前日还同你哥哥说:『文杏又小,道三不着两的。莺儿一个人不彀伏侍的,还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也作「到三不着两」。
汉语大词典谓说话或行事轻重失宜,考虑不周。《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你哥又没中用,说了几句道三不着两的话。”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夫所谓刺刺不休者,无益之言,道三不着两耳。”《红楼梦》第四八回:“文杏又小,道三不着两,莺儿一个人不彀伏侍的,还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
辞典修订版说话不着边际,不明事理。《儒林外史.第一六回》:「你哥又没中用,说了几句『道三不着两』的话。」《红楼梦.第四八回》:「我前日还同你哥哥说:『文杏又小,道三不着两的。莺儿一个人不彀伏侍的,还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也作「到三不着两」。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说话不着边际,不明事理。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你哥又没中用,说了几句道三不着两的话。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我前日还同你哥哥说:文杏又小,道三不着两的。莺儿一个人不彀伏侍的,还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亦作到三不着两。
其他释义道:说话;着:接触到。说话三句有两句说不到地方。形容说话不着边际。
1.宝钗正经的侍女只有莺儿和文杏,用薛姨妈的话说“文杏又小,道三不着两”,能用得上的也只有一个莺儿。
2.老头子毕竟是老了,说话有点道三不着两的,说了半天,究竟是什么事也没说明白。(查字典造句https://www.chazidian.com/zj-43019/)
读音:dào
[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读音:sān
[sān]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zhuó,zháo,zhāo,zhe
[zháo]
[ zhuó ]1. 穿(衣):穿着。穿红着绿。着装。
2. 接触,挨上:着陆。附着。不着边际。
3.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着眼。着笔。着色。着墨。着力。着想。着意(用心)。
4. 下落,来源:着落。
5. 派遣:着人前来领取。
6.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着即施行。
[ zháo ]1. 接触,挨上:着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2. 感受,受到:着凉。着急。着忙。着风。着迷。
3. 使,派,用:别着手摸。
4. 燃烧,亦指灯发光:着火。灯着了。
5. 入睡:躺下就着。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着了。没见着。
[ zhāo ]1.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着法。着数。一着儿好棋。
2. 计策,办法:高着儿。没着儿了。
3. 放,搁进去:着点儿盐。
4.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着哇!着,你说得真对!
[ zhe ]1.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着。开着会。
2.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着呢!
3.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着!
4.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着。照着办。
读音:liǎng
[liǎng]
(1)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一般用于量词和“半、千、万、亿”前。注意“两”和“二”的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 “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都可以用;但如 “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
(2)双方。
(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天再说|他真有~下子|我跟你说~句话 。
(4)量词;重量单位。十钱等于一两;旧制十六两等于一斤;现用十两等于一市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