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息
【拼音】:què xī
【注音】:ㄑㄩㄝˋㄒ一
【结构】:雀(上下结构)息(上下结构)
【简体】:雀息
【繁体】:雀息
词语解释1.犹屏息。形容恐惧﹐不敢做声。雀息[quèxī]⒈犹屏息。形容恐惧,不敢做声。
基础解释犹屏息。形容恐惧﹐不敢做声。
引证解释⒈犹屏息。形容恐惧,不敢做声。引《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抱怖雀息,乞垂哀省。”南朝梁陶弘景《请雨词》:“顷亢旱积旬,苗稼焦涸,远近嗷嗷,瞻天雀息。”《北史·高丽传》:“柳张目叱之,拳击成坠於牀下,成左右雀息不敢动。”
网络解释雀息雀息,犹屏息。形容恐惧,不敢做声。
综合释义犹屏息。形容恐惧,不敢做声。《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抱怖雀息,乞垂哀省。”南朝梁陶弘景《请雨词》:“顷亢旱积旬,苗稼焦涸,远近嗷嗷,瞻天雀息。”《北史·高丽传》:“柳张目叱之,拳击成坠於牀下,成左右雀息不敢动。”噤言屏息,不敢发出任何声音。《三国志.卷六五.吴书.韦曜传》:「追惧浅蔽,不合天听,抱怖雀息,乞垂哀省。」《北史.卷九四.高丽传》:「成左右雀息不敢动,乃谢服。」
网友释义quèxīㄑㄩㄝˋㄒㄧ雀息犹屏息。形容恐惧,不敢做声。《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抱怖雀息,乞垂哀省。”南朝梁陶弘景《请雨词》:“顷亢旱积旬,苗稼焦涸,远近嗷嗷,瞻天雀息。”《北史·高丽传》:“柳张目叱之,拳击成坠於牀下,成左右雀息不敢动。”
汉语大词典犹屏息。形容恐惧,不敢做声。《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抱怖雀息,乞垂哀省。”南朝梁陶弘景《请雨词》:“顷亢旱积旬,苗稼焦涸,远近嗷嗷,瞻天雀息。”《北史·高丽传》:“柳张目叱之,拳击成坠于床下,成左右雀息不敢动。”
国语辞典噤言屏息,不敢发出任何声音。雀息[quèxí]⒈噤言屏息,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引《三国志·卷六五·吴书·韦曜传》:「追惧浅蔽,不合天听,抱怖雀息,乞垂哀省。」《北史·卷九四·高丽传》:「成左右雀息不敢动,乃谢服。」
辞典修订版噤言屏息,不敢发出任何声音。《三国志.卷六五.吴书.韦曜传》:「追惧浅蔽,不合天听,抱怖雀息,乞垂哀省。」《北史.卷九四.高丽传》:「成左右雀息不敢动,乃谢服。」
其他释义1.犹屏息。形容恐惧﹐不敢做声。
读音:què,qiāo,qiǎo
[què]
[ què ]1. 鸟类的一科,吃粮食粒和昆虫。特指“麻雀”,泛指小鸟:雀跃(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跳跃)。雀盲(即“夜盲症”)。雀斑。雀噪(名声宣扬,含贬义)。
[ qiāo ]1. 〔雀子〕即“雀斑”。
[ qiǎo ]1. 义同(一),用于一些口语词:雀盲眼(即“雀(què )盲”)。家雀。
读音:xī
[xī]
(1)(名)呼吸时进出的气:晕~|气~。
(2)(名)消息。
(3)(动)停止;安息;屏息。
(4)(动)休息。
(5)(名)滋生;繁殖。
(6)(名)利钱;利息。
(7)(名)〈书〉指子女。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