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冰
【拼音】:lǐ yáng bīng
【繁体】:李陽冰
【拼音】:lǐ yáng bīng
网友释义李阳冰(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书法家。字少温,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人,出自赵郡李氏南祖。李白族叔,为李白作《草堂集序》。初为缙云令、当涂令,后官至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世称少监。兄弟五人皆富文词、工篆书。初师李斯《峄山碑》,以瘦劲取胜。他善词章,工书法,尤精小篆。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他所书写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甚至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李白一病不起。在病榻将自己的诗文草稿交给李阳冰,请他编辑作序。
辞典修订版人名。(公元713?~785?)字少温,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唐代书法家。乾元时为缙云令,官至将作监。善篆书,运笔圆劲,线条流动,气势犀利。其碑刻有〈怡亭铭〉、〈般若台题名〉等。
读音:lǐ
[lǐ]
(1)(名)(~子)小乔木;果实球形;黄色或紫红色;是普通水果。
(2)(名)(~子)这种植物的果实。
(3)(名)(Lǐ)姓。
读音:yáng
[yáng]
(1)(名)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阴~二气。
(2)(名)太阳;日光:~光|~历|~坡|朝~。
(3)(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在衡山之南)。
(4)(形)凸出的:~文。
(5)(形)外露的;表面的:~沟|~奉阴违。
(6)(形)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宅|~间|~寿。
(7)(形)带正电的:~电|~极。
(8)(名)指男性生殖器。
(9)姓。
读音:bīng
[bīng]
(1)(名)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
(2)(动)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腿了。
(3)(动)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使其凉:把汽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