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飞
【拼音】:xióng fēi
【注音】:ㄒㄩㄥˊㄈㄟ
【结构】:熊(上下结构)飞(独体结构)
【繁体】:熊飛
词语解释谓隐士出山佐世之典。
引证解释⒈引《宋书·符瑞志上》:“﹝文王﹞将畋,史徧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羆,天遗汝师以佐昌。’”《史记·齐太公世家》作“非虎非羆,所获霸王之辅”。文王卜此吉兆,后遇吕尚于渭之阳。后人讹“非”为“飞”,因以“熊飞”谓隐士出山佐世之典。唐王勃《上刘右相书》:“宠冠斋坛,东向举熊飞之策。”清惜秋《维新梦》:“二千餘年钧天醉,卿云復旦,才梦见了熊飞。”
网络解释熊飞(书法家)熊飞,原名熊素连,著名草书大家。1952年生于安徽颍上,1985年曾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首届书法班学习,转业后于1986年调入北京文联工作至今。熊飞自幼爱好书法,早年曾拜草书名家郝景晏为师,刻苦研习草书,特别是到文联工作后接触面宽了,眼界也开阔了,使他的书法有了质的飞跃。
综合释义《宋书·符瑞志上》:“﹝文王﹞将畋,史徧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羆,天遗汝师以佐昌。’”《史记·齐太公世家》作“非虎非羆,所获霸王之辅”。文王卜此吉兆,后遇吕尚于渭之阳。后人讹“非”为“飞”,因以“熊飞”谓隐士出山佐世之典。唐王勃《上刘右相书》:“宠冠斋坛,东向举熊飞之策。”清惜秋《维新梦》:“二千餘年钧天醉,卿云復旦,才梦见了熊飞。”熊飞[xióngfēi]谓隐士出山佐世之典。《宋书.符瑞志上》/﹝文王﹞将畋,史徧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遗汝师以佐昌。'/《史记.齐太公世家》作/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文王卜此吉兆,后遇吕尚于渭之阳◇人讹/非/为/飞/,因以/熊飞/谓隐士出山佐世之典。
汉语大词典《宋书·符瑞志上》:“﹝文王﹞将畋,史遍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遗汝师以佐昌。’”《史记·齐太公世家》作“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文王卜此吉兆,后遇吕尚于渭之阳。后人讹“非”为“飞”,因以“熊飞”谓隐士出山佐世之典。唐王勃《上刘右相书》:“宠冠斋坛,东向举熊飞之策。”清惜秋《维新梦》:“二千馀年钧天醉,卿云复旦,才梦见了熊飞。”
其他释义1.《宋书.符瑞志上》:'﹝文王﹞将畋,史徧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遗汝师以佐昌。''《史记.齐太公世家》作'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文王卜此吉兆,后遇吕尚于渭之阳。后人讹'非'为'飞',因以'熊飞'谓隐士出山佐世之典。
1.这一集合,熊飞飞才发现武当弟子人数之多,只见四面八方人影攒动,百川归海一般汇集到宽阔的道场上,密密麻麻全是人。
2.夏芸则活脱脱像只小兔子,一路蹦蹦跳跳,东张张西望望,若不是要搀着熊飞飞,怕是要飞起来了。
3.熊飞飞侧目瞧去,是一个精瘦汉子,灰布衣衫,背插双剑,最显眼的是他的鼻子,硕大无比,比他的双剑更引人注目。
4.下午收了功课,先生又督导夏芸临帖,熊飞则在院子里洒扫劈柴。
5.自卑的副产品是盲目自大!熊飞骏
6.熊飞飞看着花,不知怎么回事,心里莫名生出一丝怅惘。
7.应者云集,眼看情况就要失控,一边抱着膀子的熊飞一脸嗤笑,不屑地撇嘴。
8.直到两个小疯子叫得筋疲力竭,脸红脖子粗地呼呼喘气,最后终于停下来时,熊飞飞的耳畔仍在嗡嗡鸣响,不止不绝。
9.熊飞告诉记者,前几天,他刚发出北京七彩蝶公园和上海两所大学的订货,昨天又接到长沙蝴蝶谷的订单。
10.他们的眼睛是蓝色的,且一律短发,身穿西域服饰,腰间别着一件不长不短怪模怪样的兵器,熊飞飞也不认得。
读音:xióng
[xióng]
(1)(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
(2)(名)姓。
(3)(动)〈方〉斥责:~人。
读音:fēi
[fēi]
(1)鸟飞。
(2)(形)物体在空中飘荡或行驶:雪花纷~。
(3)(形)快;像飞一样:~驶。
(4)(动)挥发:酒~味了。
(5)(形)意外的:流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