捎连
【拼音】:shāo lián
【注音】:ㄕㄠㄌ一ㄢˊ
【结构】:捎(左右结构)连(半包围结构)
【繁体】:捎連
词语解释1.亦作'捎连'。2.即捎马子。
基础解释见/'捎裢/'。
引证解释⒈见“捎褳”。
汉语大词典见“捎裢”。《汉语大词典》:捎裢(捎裢) 拼音:shāolián亦作“捎连”。即捎马子。李季《五月端阳·什么是“红军”》诗:“捎裢里搜出了秘密文件。”赵树理《邪不压正·“看看再说!”》:“﹝安发﹞说着拴住了驴,拿下毛连和捎连。”参见“捎马子”。
其他释义1.见'捎裢'。
读音:shāo,shào
[shāo]
[ shāo ]1. 顺便给别人带东西:捎带。捎话。捎信。
2. 掠拂:“风捎鲪滴难开幌”。
3. 芟除:“拔剑捎罗网”。
[ shào ]1. 稍微向后倒退(多指骡马等):往后捎。
2. 退:捎色。
读音:lián
[lián]
(1)(动)相连;连接。(副)连续;接续;继续(表示前后没有断开)
(2)(动)相连;连接。(介)包括在内
(3)(动)相连;连接。(名)军队的编制单位;由若干排组成。
(4)(动)相连;连接。(Lián)姓。
(5)(介)表示强调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之意:她臊得~脖子都红了|你怎么~他也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