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函
【拼音】:sī hán
【注音】:ㄙㄏㄢˊ
【结构】:私(左右结构)函(半包围结构)
【简体】:私函
【繁体】:私函
词语解释1.私人的书信;秘密信件。私函[sīhán]⒈私人的书信;秘密信件。
基础解释私人的书信;秘密信件。
引证解释⒈私人的书信;秘密信件。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适有以私函致公者,误投给諫。”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但属私函嘱託,即行屏黜。”
网络解释私函私函,汉语词汇,拼音sīhán,意指私人的书信;秘密信件。
综合释义私人的书信;秘密信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适有以私函致公者,误投给諫。”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但属私函嘱託,即行屏黜。”私人的信函。如:「不可随意拆阅他人的私函。」
汉语大词典私人的书信;秘密信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适有以私函致公者,误投给谏。”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但属私函嘱托,即行屏黜。”
国语辞典私人的信函,如:「不可随意拆阅他人的私函。」私函[sīhán]⒈私人的信函。例如:「不可随意拆阅他人的私函。」近便函反公文
辞典简编版私人的信函。 【造句】不可随意拆阅他人的私函。
1.宋庆龄致侍卫私函曝光揭秘宋庆龄私人信笺。
2.清政府议和专使的密码密电,均可拍发,公私函牍概不检查。
3.一面又私函翁太傅,请为从中帮忙,当可如儿之志,许儿归家也。
4.在写私函给陈水扁之前,施明德为免冤枉陈水扁,曾与李涛等人见面,要求检视揭弊资料是否确实。
5.这些档案包括奏、礼、谕、呈、电报、公文、私函等。
6.而且“同城”与“异地”很难划分,正像“公函”与“私函”难以划分一样。
7.若当时邱义仁未获“总统”指示,“外交部”断无根据“国安会秘书长”片面私函办理秘密外交之理。
8.作者举证认为,林则徐在私函中言及中西技术差距,十分透彻,但他虽有此认识,却碍于名誉,不敢提倡改革。
9.伯林在晚年的一封私函中称这是一段“下贱的引介”。
10.据报道,“总统府”人士透露,日方这次派人道歉,其实是透过台日极高层接触,甚至以私函方式进行。
读音:sī
[sī]
(1)禾名。
(2)(形)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产|~仇。
(3)(名)私心;私利。
(4)秘密而不合法:~法|~党。
(5)(形)暗地里、私下:~通|~了。
读音:hán
[hán]
1.匣;封套:石~。全书共四~。
2.信件:来~。~授。
3.包容;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