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甲
【拼音】:bì jiǎ
【注音】:ㄅ一ˋㄐ一ㄚˇ
【结构】:蔽(上下结构)甲(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元代武士穿的一种便服。蔽甲[bìjiǎ]⒈元代武士穿的一种便服。
引证解释⒈元代武士穿的一种便服。引清翟灏《通俗编·服饰》:“《元史·后妃传》曰:世祖后製一衣,‘有裳无袵,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此即武士所服蔽甲,其前后长短不齐而下有缀。”
网络解释蔽甲元代武士穿的一种便服。
综合释义元代武士穿的一种便服。清翟灏《通俗编·服饰》:“《元史·后妃传》曰:世祖后製一衣,‘有裳无袵,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此即武士所服蔽甲,其前后长短不齐而下有缀。”蔽甲[bìjiǎ]
网友释义陈儒钢,男,1978年9月出生,湖北省通山县人,博士,讲师。1997年9月-2001年7月于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2006年7月于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2006年8月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参加工作至今,2007年入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汉语大词典元代武士穿的一种便服。清翟灏《通俗编·服饰》:“《元史·后妃传》曰:世祖后制一衣,‘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此即武士所服蔽甲,其前后长短不齐而下有缀。”
其他释义1.元代武士穿的一种便服。
读音:bì
[bì]
(1)(动)遮盖:遮~|掩~|隐~。
(2)(动)概括:一言以~之。
读音:jiǎ
[jiǎ]
(1)(名)天干的第一位。参看〔干支〕。
(2)(动)居第一位:~等|桂林山水~天下。
(3)(名)(Jiǎ)姓。
(4)(名)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上的硬壳:龟~。
(5)(名)手指和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
(6)(名)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装~车。
(7)(名)旧时的一种户口编制;参看〔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