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禁
【拼音】:lì jìn
【注音】:ㄌ一ˋㄐ一ㄣˋ
【结构】:例(左右结构)禁(上下结构)
【简体】:例禁
【繁体】:例禁
词语解释谓条例中所明令禁止者。例禁[lìjìn]⒈谓条例中所明令禁止者。
引证解释⒈谓条例中所明令禁止者。引《元典章·兵部三·使臣》:“因事饮用本司官吏筵会,有违例禁,罪过原免难同宾主宴乐,古今通礼。”《红楼梦》第八六回:“生兄在禁,具呈诉辩,有干例禁。”
网络解释例禁例禁(lìjìn)
综合释义谓条例中所明令禁止者。《元典章·兵部三·使臣》:“因事饮用本司官吏筵会,有违例禁,罪过原免难同宾主宴乐,古今通礼。”《红楼梦》第八六回:“生兄在禁,具呈诉辩,有干例禁。”例禁[lìjìn]照例为法律所禁止禁制者。《清会典·户部·井田科》:「凡旗地,禁其私典私卖者。」注:「其有隐匿不报者,及例禁以后典卖者,或赎后复行典卖者,俱将地亩彻出入官。」
网友释义例禁(lìjìn)谓条例中所明令禁止者。《元典章·兵部三·使臣》:“因事饮用本司官吏筵会,有违例禁,罪过原免难同宾主宴乐,古今通礼。”《红楼梦》第八六回:“生兄在禁,具呈诉辩,有干例禁。”
其他解释照例为法律所禁止禁制者。《清会典·户部·井田科》:「凡旗地,禁其私典私卖者。」注:「其有隐匿不报者,及例禁以后典卖者,或赎后复行典卖者,俱将地亩彻出入官。」
其他释义〈书〉法规明令禁止的事情:有干~。
1.当然,并没有任何规则或惯例禁止小说家转变故事的叙述视角;但是,如果不按照某种美学策略或原则就转变叙述视角的话,读者的投入、对文本意义的参与“生产”就会受到干扰。
2.条例禁止店铺对消费者作出某些不良经商手法,包括误导性遗漏、作出虚假商品说明、具威吓性的营业行为及不当地接收付款等。
3.且此项番地,旧以土牛为界,乾隆年间,复立石碑,例禁綦严,自应恪遵旧章,永昭法守。
4.台湾偷渡,例禁綦严;如果地方官查拏严禁,自无此等偷渡之事。
5.在72年的时候,政府和环保总局因为排量条例禁止了大排量车。
6.当然,并没有任何规则或惯例禁止小说家转变故事的叙述视角;但是,如果不按照某种美学策略或原则就转变叙述视角的话,读者的投入、对文本意义的参与“生产”就会受到干扰。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例禁造句
7.当然,并没有任何规则或惯例禁止小说家转变故事的叙述视角;但是,如果不按照某种美学策略或原则就转变叙述视角的话,读者的投入、对文本意义的参与“生产”就会受到干扰。[www.chazidian.com/zj-252005/查字典例禁造句]
8.台湾偷渡,例禁綦严;如果地方官查拏严禁,自无此等偷渡之事。【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
9.当然,并没有任何规则或惯例禁止小说家转变故事的叙述视角;但是,如果不按照某种美学策略或原则就转变叙述视角的话,读者的投入、对文本意义的参与“生产”就会受到干扰。【https://www。chazidian。com/zj-252005/查字典造句网】
读音:lì
[lì]
(1)(名)(~子)用来帮助说明或证明某种情况或说法的事物:举~|~证。
(2)(名)从前有过;后来可以仿效或依据的事情:援~|先~|史无前~。
(3)(名)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事例:病~。
(4)(名)规则;体例:条~|~外。
(5)(名)按条例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会|~行公事。
读音:jīn,jìn
[jìn]
[ jīn ]1. 受得住,耐久:禁受。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风。
2. 忍耐,制止:不禁笑起来。
[ jìn ]1. 不许,制止:禁止。禁绝。禁书。禁令。禁赌。禁欲。禁锢。
2. 法律或习惯上制止的事:犯禁。违禁品。
3. 拘押:囚禁。监禁。禁闭。
4. 古代称帝王的地方:宫禁。禁苑。禁卫。禁军(古代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
5. 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禁地。禁区。
6. 避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