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核儿
【拼音】:méi húr
【注音】:ㄇㄟˊㄏㄨˊㄦˊ
【结构】:煤(左右结构)核(左右结构)儿(独体结构)
【繁体】:煤核兒
词语解释煤核儿méihúr。(1)没烧透的煤块或煤球。煤核儿[méihúér]⒈没烧透的煤块或煤球。英partly-burnedbriquet;
基础解释没烧透的煤块或煤球。
网络解释煤核儿煤核儿,读音是meihuer,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没烧透的煤块或煤球。
其他释义1.没烧透的煤块或煤球。
1.那时的我就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有时放学后,我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到离家不远的铁道边拾煤核儿、捡废品贴补家用。
2.工厂墙外拣拾煤核儿劈柴,新华书店内蹭读连环画,这些事印象倒是满清晰深刻。
3.礼拜天,我们去食堂帮采购员卸白菜,替锅炉房的叔叔捡未烧尽的煤核儿,帮保洁阿姨捡拾晾洗散落的床单、枕巾。
4.爸爸说得对,我的“命运”好,天津一解放,我就跟着做苦力的爸爸和捡煤核儿的二哥,回到了故乡。
5.那时候我家里很穷,上中学的时候我还要从废品收购站拣鞋子来穿,夏天之前还要扒树皮,拣煤核儿,没钱买书,还要捡碎玻璃去卖,换来钱去买。
6.这里的村民会早早等候在铁轨旁等待司机卸炉灰,挑拣些仍可烧用的煤核儿。
7.郭笑宇幼年父母早逝,为了生活,他拾过柴、捡过煤核儿,生活的磨难使他早早成熟。
8.捡煤核儿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城里穷人家的孩子,大多有捡煤核儿的经历。
9.侯宝林稍大一点后,就去拣煤核儿、打粥。
10.那时候做饭烧火是困难的,煤是见不到的,许多人家趁着刮大风,就要到海上去捞煤核儿,捡煤核儿,现在能源产品如此多样,人们是体会不到那时的困苦的。
读音:méi
[méi]
(名)黑色固体矿物;主要成分是碳;是古代的植物体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而变质形成的。主要用做燃料和化工原料。也叫煤炭。
读音:hé,hú
[húr]
[ hé ]1. 果实中坚硬并包含果仁的部分:桃核。杏核。
2. 像核的东西:核细胞。核酸。核心(中心)。结核。原子核。核子。核反应。核武器。
3. 仔细地对照、考察:核定。核计。核实。核算。核查。
4. 翔实正确:其文直,其事核。
[ hú ]1. 义同(一),用于某些口语词,如“杏核儿”。
读音:ér
[]
(1)(名)小孩子:小~。
(2)(名)男孩子:~子。
(3)(名)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健~。
(4)(助)词尾:火~。
(5)(名)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
(6)(名)姓。同“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