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毛虫类
【拼音】:cì máo chóng lèi
词语解释中分类位置未定的1类,化石出现于地史上的古生代至新生代地层中。
综合释义活着时刺毛虫群居浅海,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硬的石灰质骨骼。遗留在地层中保存为化石的是它们的石灰质硬体部分。刺毛虫类的石灰质骸体化石常呈瘤状、块状和板状群体,这些群体是由微小的角柱状个体毗连而成的,多呈蜂巢状,侧观外形如毛发状,故得名。个体体腔有垂直于体壁的钝刺状突起,同时体腔又被平坦的横板分隔。营无性繁殖(分裂、出芽等)。借助个体内的突起不断增长,最后隔开母体成两个新的子体。地史上曾出现刺毛虫构成的生物礁。刺毛虫类的分类位置有多种意见,有些古生物学家发现部分化石有联结孔和隔壁突起,认为应属于床板珊瑚类。但苏联学者认为它是水螅类动物,但有些种类管壁中又具单轴形硅质骨针,被认为与硬海绵有亲缘关系。
读音:cì,cī
[cì]
[ cì ]1. 用有尖的东西插入:刺绣。刺伤。刺杀。
2. 暗杀:刺客。被刺。行刺。
3. 侦探,打听:刺探。
4.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讽刺。讥刺。
5. 尖锐像针的东西:芒刺。鱼刺。刺丛。
[ cī ]1. 象声词:刺地滑了一跤。
读音:máo
[máo]
1.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2.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3.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4.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5. 不是纯净的:毛利。毛重。
6. 行动急躁:毛躁。
7.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毛了。
8.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9. 货币贬值:钱毛了。
10.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毛钱。
11. 姓。
读音:chóng
[chóng]
1. 节肢动物的一类:昆虫。益虫。雕虫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2. 动物的通称:大虫(老虎)。长虫(蛇)。介虫(有介壳的虫子)。
读音:lèi
[lèi]
(1)(名)许多相似或相同的事物的综合;种类:分~|同~。
(2)(动)类似:~人猿|画虎不成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