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中原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中原

中原

【拼音】:zhōng yuán

【注音】:ㄓㄨㄥㄩㄢˊ

【词性】:名词。

【结构】:中(独体结构)原(半包围结构)

【简体】:中原

【繁体】:中原

解释

词语解释中原zhōngyuán。(1)指黄河中下游地区。(2)平原;原野。中原[zhōngyuán]⒈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例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英centralplains(comprisingthemiddleandlowerreachesoftheHuangheRiver);⒉平原;原野。英plain;

基础解释(名)历史上通称我国河南一带或黄河中下游地区。

引证解释⒈原野之中。引《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郑玄笺:“中原,原中也。”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鲁迅《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⒉地区名。广义指整个黄河流域,狭义指今河南一带。引《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当奬帅三军,北定中原。”《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李善注:“中原,谓洛阳也。”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⒊泛称中国。引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絶,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

网络解释中原(中国文明发源地)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综合释义原野之中。《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郑玄笺:“中原,原中也。”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鲁迅《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地区名。广义指整个黄河流域,狭义指今河南一带。《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当奬帅三军,北定中原。”《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李善注:“中原,谓洛阳也。”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泛称中国。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絶,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

网友释义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指今河南一带。在文献《出师表》《与陈伯之书》《诗·小雅·小宛》《国语·晋语三》诸葛亮《出师表》陆游《示儿》郭沫若《屈原》中均有表述。在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中泛指中国。

汉语大词典(1).原野之中。《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郑玄笺:“中原,原中也。”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鲁迅《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2).地区名。广义指整个黄河流域,狭义指今河南一带。《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李善注:“中原,谓洛阳也。”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3).泛称中国。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

国语辞典平原之中。中原[zhōngyuán]⒈平原之中。引《诗经·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⒉黄河下游一带,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山东的西部,河北、山西的南部及陕西的东部。引《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⒊中国。引《文选·张衡·东京赋》:「文德既昭,武节是宣,三农之隙,曜威中原。」唐·魏征〈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英语CentralPlain,themiddleandlowerregionsoftheYellowriver,includingHenan,westernShandong,southernShanxiandHebei德语zentraleGebieteChinas(S,Geo)​法语Plainecentrale(Chine)​

辞典修订版平原之中。《诗经.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黄河下游一带,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山东的西部,河北、山西的南部及陕西的东部。《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国。《文选.张衡.东京赋》:「文德既昭,武节是宣,三农之隙,曜威中原。」唐.魏徵〈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辞典简编版黄河下游一带,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山东的西部,河北、山西的南部及陕西的东部。泛指中国。 【造句】垓下之战,汉高祖击败项羽的军队,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 △华夏、中国

英语Central Plainsfight for the thronefight among rivals for the thronefight for hegemony

其他释义①平原;原野: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②地区名。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中原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华夏 境内

反义词 中国

中原造句更多 >>

1.那一年中原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2.啊,长城,你在中原大地挺起你坚强的脊梁。

3.我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直抵长江北岸,解放了中原地区。

4.面对蒙古入侵,神雕大侠一只独臂依旧锋芒毕露,为中原撑起一片宁静的天空!

5.只应使边境保持安宁,以停止征发兵役,安定民心,劝勉百姓从事农桑,使中原地区受惠。

6.九大军阀,加上董卓,则逐鹿中原的共有十大军阀。

7.起义军直入中原,所向披靡。

8.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

9.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

10.在清醒中沉醉,在沉醉中醒转,一次次从江南的甜梦中醒来,旖旎风光黯然销魂,回望中原,看世事又苍凉了一层。

字义分解

读音:zhōng,zhòng

[zhōng]

[ zhōng ]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 zhòng ]

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读音:yuán

[yuán]

(1)(形)最初的;开始的:~始|~人|~生动物。

(2)(形)原来;本来:~地|~作者。

(3)(形)没加工的:~棉|~煤|~油。

(4)(Yuán)姓。

(5)(动)原谅:情有可~。

(6)(名)宽广平坦的地方:平~|高~|草~。

(7)同“”。

中原相关成语

中原相关词语

关于中原的诗词更多 >>

解释包含中原的单词更多 >>

上一个:九原

下一个:本原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