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错
【拼音】:jiǎ cuò
【注音】:ㄐ一ㄚˇㄘㄨㄛˋ
【结构】:甲(独体结构)错(左右结构)
【繁体】:甲錯
词语解释甲壳交错混杂。借指表皮干枯皱缩或粗糙不平。甲错[jiǎcuò]⒈甲壳交错混杂。⒉借指表皮干枯皱缩或粗糙不平。
引证解释⒈甲壳交错混杂。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禹馀粮》﹝集解﹞引陶弘景曰:“今多出东阳,形如鹅鸭卵,外有殻重迭……近年茅山凿地大得之,极精好,状如牛黄,重重甲错。”⒉借指表皮干枯皱缩或粗糙不平。引《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注:“痈生於内,则气血为痈所夺,不能外营肌肤,故枯皱如甲错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朱妻醒,觉颈间微麻,面颊甲错;搓之,得血片。”何垠注:“甲错,谓血蹟乾涩,不细不平也。”
网络解释甲错甲错:甲壳交错混杂
综合释义甲壳交错混杂。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禹馀粮》﹝集解﹞引陶弘景曰:“今多出东阳,形如鹅鸭卵,外有殻重迭……近年茅山凿地大得之,极精好,状如牛黄,重重甲错。”借指表皮干枯皱缩或粗糙不平。《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注:“痈生於内,则气血为痈所夺,不能外营肌肤,故枯皱如甲错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朱妻醒,觉颈间微麻,面颊甲错;搓之,得血片。”何垠注:“甲错,谓血蹟乾涩,不细不平也。”
汉语大词典(1).甲壳交错混杂。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禹馀粮》﹝集解﹞引陶弘景曰:“今多出东阳,形如鹅鸭卵,外有壳重迭……近年茅山凿地大得之,极精好,状如牛黄,重重甲错。”(2).借指表皮干枯皱缩或粗糙不平。《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注:“痈生于内,则气血为痈所夺,不能外营肌肤,故枯皱如甲错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朱妻醒,觉颈间微麻,面颊甲错;搓之,得血片。”何垠注:“甲错,谓血迹乾涩,不细不平也。”
其他释义1.甲壳交错混杂。2.借指表皮干枯皱缩或粗糙不平。
1.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等症。
读音:jiǎ
[jiǎ]
(1)(名)天干的第一位。参看〔干支〕。
(2)(动)居第一位:~等|桂林山水~天下。
(3)(名)(Jiǎ)姓。
(4)(名)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上的硬壳:龟~。
(5)(名)手指和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
(6)(名)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装~车。
(7)(名)旧时的一种户口编制;参看〔保甲〕。
读音:cuò
[cuò]
(1)(形)不对;过失:~字。
(2)(形)交叉:~落。
(3)(动)互相摩擦:~牙。
(4)(动)岔开;相互避让:~开。
(5)(形)坏、差(用于否定式):这个戏挺不~。
(6)(名)磨玉的石头:它山之石可以为~。
(7)(动)打磨玉石:攻~。
(8)涂饰镶嵌(金、银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