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辞
【拼音】:shāng cí
【注音】:ㄕㄤㄘˊ
【结构】:伤(左右结构)辞(左右结构)
【繁体】:傷辭
词语解释古时为相识者死亡而作的哀辞。伤辞[shāngcí]⒈古时为相识者死亡而作的哀辞。
引证解释⒈古时为相识者死亡而作的哀辞。引《礼记·曲礼上》“知生者弔,知死者伤”唐孔颖达疏:“若存之与亡并识,则遣设弔辞、伤辞兼行。若但识生而不识亡,则唯遣设弔辞,而无伤辞。若但识亡,唯施伤辞,而无弔辞也。”章炳麟《国故论衡·正赍送》:“古者弔有伤辞,謚有誄,祭有颂,其餘皆祷祝之辞,非箸竹帛者也。”
网络解释伤辞伤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āngcí,是指古时为相识者死亡而作的哀辞。
综合释义古时为相识者死亡而作的哀辞。《礼记·曲礼上》“知生者弔,知死者伤”唐孔颖达疏:“若存之与亡并识,则遣设弔辞、伤辞兼行。若但识生而不识亡,则唯遣设弔辞,而无伤辞。若但识亡,唯施伤辞,而无弔辞也。”章炳麟《国故论衡·正赍送》:“古者弔有伤辞,謚有誄,祭有颂,其餘皆祷祝之辞,非箸竹帛者也。”
网友释义伤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āngcí,是指古时为相识者死亡而作的哀辞。
汉语大词典古时为相识者死亡而作的哀辞。《礼记·曲礼上》“知生者吊,知死者伤”唐孔颖达疏:“若存之与亡并识,则遣设吊辞、伤辞兼行。若但识生而不识亡,则唯遣设吊辞,而无伤辞。若但识亡,唯施伤辞,而无吊辞也。”章炳麟《国故论衡·正赍送》:“古者吊有伤辞,谥有诔,祭有颂,其馀皆祷祝之辞,非箸竹帛者也。”
其他释义1.古时为相识者死亡而作的哀辞。
读音:shāng
[shāng]
(1)(动)人体或其他物体受到的损害:内~|虫~。
(2)(动)伤害:出口~人|~感情。
(3)(动)悲伤:忧~|哀~。
(4)(动)因过度而感到厌烦(多指饮食):吃糖吃~了。
(5)(动)妨碍:无~大体。
读音:cí
[cí]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