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生
【拼音】:bǐ shēng
【注音】:ㄅ一ˇㄕㄥ
【结构】:鄙(左右结构)生(独体结构)
【简体】:鄙生
【繁体】:鄙生
词语解释1.乡野儒生。2.学生的自谦之称。鄙生[bǐshēng]⒈乡野儒生。⒉学生的自谦之称。
基础解释乡野儒生。学生的自谦之称。
引证解释⒈乡野儒生。引《后汉书·儒林传论》:“而权彊之臣,息於闚盗之谋,豪俊之夫,屈於鄙生之议者,人诵先王言也,下畏逆顺埶也。”李贤注:“谓董卓欲大起兵,郑泰止之,卓从其言。”⒉学生的自谦之称。引明陈子龙《上石斋师》:“二者必有所审,无俟鄙生之忖度也。”
网络解释鄙生鄙生是汉语词语,拼音是bǐshēng,指乡野儒生。
综合释义乡野儒生。《后汉书·儒林传论》:“而权彊之臣,息於闚盗之谋,豪俊之夫,屈於鄙生之议者,人诵先王言也,下畏逆顺埶也。”李贤注:“谓董卓欲大起兵,郑泰止之,卓从其言。”学生的自谦之称。明陈子龙《上石斋师》:“二者必有所审,无俟鄙生之忖度也。”鄙生[bǐshēng]鄙陋浅薄的人。后用作自称的谦词。《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网友释义bǐshēngㄅㄧˇㄕㄥ鄙生(1).乡野儒生。《后汉书·儒林传论》:“而权彊之臣,息於闚盗之谋,豪俊之夫,屈於鄙生之议者,人诵先王言也,下畏逆顺埶也。”李贤注:“谓董卓欲大起兵,郑泰止之,卓从其言。”(2).学生的自谦之称。明陈子龙《上石斋师》:“二者必有所审,无俟鄙生之忖度也。”
汉语大词典(1).乡野儒生。《后汉书·儒林传论》:“而权彊之臣,息于窥盗之谋,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议者,人诵先王言也,下畏逆顺埶也。”李贤注:“谓董卓欲大起兵,郑泰止之,卓从其言。”(2).学生的自谦之称。明陈子龙《上石斋师》:“二者必有所审,无俟鄙生之忖度也。”
国语辞典鄙陋浅薄的人。后用作自称的谦词。鄙生[bǐshēng]⒈鄙陋浅薄的人。后用作自称的谦词。引《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辞典修订版鄙陋浅薄的人。后用作自称的谦词。《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读音:bǐ
[bǐ]
(1)(形)粗俗;低下:~俗(粗俗;庸俗)|卑~。
(2)(代)谦辞;旧时用于自称:~人|~意|~见。
(3)(动)〈书〉轻视;看不起:~视|~弃(看不起;厌恶)。
(4)(名)〈书〉边远的地方:边~。
读音:shēng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生。滋生。生长。
2. 造出:生产。
3. 活的,有活力的: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
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生。丧生。卫生。
5. 生活,维持生活的:生计。生意。
6. 整个生活阶段:一生。平生。今生。
7. 发出,起动:生病。生气。生效。生花之笔。谈笑风生。
8. 使燃料燃烧起来:生火。
9. 植物果实不成熟:生瓜。
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生饭。生水。
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生疏。生客。生字。陌生。
12. 不熟练的:生手。
13. 未经炼制的:生铁。
14. 硬:态度生硬:生吞活剥。
15. 甚,深:生怕。生疼。
16. 正在学习的人:学生。门生。
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生。医生。
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生。老生。武生。
19. 词尾:好生休养。
2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