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警
【拼音】:chéng jǐng
【注音】:ㄔㄥˊㄐ一ㄥˇ
【结构】:惩(上下结构)警(上下结构)
【繁体】:懲警
词语解释1.亦作'惩儆'。2.儆戒,鉴戒。3.惩罚之以示警戒。
基础解释亦作/'惩儆/'。儆戒,鉴戒。3.惩罚之以示警戒。
引证解释⒈亦作“惩儆”。⒉儆戒,鉴戒。引《晋书·王恭传》:“﹝庾楷﹞遣子鸿説恭曰:‘尚之兄弟,专弄相权,欲假朝威贬削方镇,惩警前事,势转难测。及其议未成,宜早图之。’”⒊惩罚之以示警戒。引清夏燮《中西纪事·猾夏之渐》:“部议所云……不能拔其传教之根株,而但举此曖昧无凭之端,以示惩警。”曹亚伯《黄花岗之役》:“亟宜查照报律,永远停版,以示惩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请我皇上乾刚独断,从重治罪,庶几可以肃纪律而示惩儆。”
网络解释惩警亦作“惩儆”。1.儆戒,鉴戒。《晋书·王恭传》:“﹝庾楷﹞遣子鸿说恭曰:‘尚之兄弟,专弄相权,欲假朝威贬削方镇,惩警前事,势转难测。及其议未成,宜早图之。’”
综合释义亦作“惩儆”。儆戒,鉴戒。《晋书·王恭传》:“﹝庾楷﹞遣子鸿説恭曰:‘尚之兄弟,专弄相权,欲假朝威贬削方镇,惩警前事,势转难测。及其议未成,宜早图之。’”惩罚之以示警戒。清夏燮《中西纪事·猾夏之渐》:“部议所云……不能拔其传教之根株,而但举此曖昧无凭之端,以示惩警。”曹亚伯《黄花岗之役》:“亟宜查照报律,永远停版,以示惩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请我皇上乾刚独断,从重治罪,庶几可以肃纪律而示惩儆。”
汉语大词典亦作“惩儆”。(1).儆戒,鉴戒。《晋书·王恭传》:“﹝庾楷﹞遣子鸿说恭曰:‘尚之兄弟,专弄相权,欲假朝威贬削方镇,惩警前事,势转难测。及其议未成,宜早图之。’”(2).惩罚之以示警戒。清夏燮《中西纪事·猾夏之渐》:“部议所云……不能拔其传教之根株,而但举此暧昧无凭之端,以示惩警。”曹亚伯《黄花岗之役》:“亟宜查照报律,永远停版,以示惩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请我皇上乾刚独断,从重治罪,庶几可以肃纪律而示惩儆。”
读音:chéng
[chéng]
(1)(动)处罚:~办|~处(chǔ)|~治。
(2)(动)〈书〉警戒。
读音:jǐng
[jǐng]
(1)(动)戒备:~惕|~戒。
(2)(形)(感觉)敏锐:机~|~觉。
(3)(动)使人注意(情况严重):~报|~告。
(4)(名)危险紧急的情况或事情:火~|报~。
(5)(名)警察的简称:民~|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