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肌刻骨
【拼音】:kè jī kè gǔ
【简体】:刻肌刻骨
【繁体】:刻肌刻骨
词语解释⒈ 谓感受深切。刻肌刻骨[kèjīkègǔ]⒈谓感受深切。
基础解释形容感受极为深切。
引证解释⒈ 谓感受深切。引: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臣自抱衅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⒈谓感受深切。引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臣自抱衅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综合释义形容感受极深刻。此事真可为~者也。◎唐·吴兢《开元升平源》
国语辞典⒈ 形容感触非常深切。引:《周书·卷一一·晋荡公护传》:「奉辞时节,先后慈训,刻肌刻骨,常缠心腑。」《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臣自抱舋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刻肌刻骨[kèjīkègǔ]⒈形容感触非常深切。引《周书·卷一一·晋荡公护传》:「奉辞时节,先后慈训,刻肌刻骨,常缠心腑。」《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臣自抱舋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成语解释刻肌刻骨
辞典修订版形容感触非常深切。《周书.卷一一.晋荡公护传》:「奉辞时节,先后慈训,刻肌刻骨,常缠心腑。」《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臣自抱舋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感触非常深切。周书˙卷十一˙晋荡公护传:奉辞时节,先后慈训,刻肌刻骨,常缠心腑。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臣自抱舋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出处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绍诗表》:“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其他释义形容感受极深刻。
近义词 刻骨铭心
1.臣自抱衅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2.此事真可为刻肌刻骨者也。◎唐·吴兢《开元升平源》
读音:kè
[kè]
(1)(动)用小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属等物品上雕成花纹、文字等。
(2)(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以十五分钟为一刻:五点一~开车。
(3)(名)时间:顷~|立~|即~|此~。
(4)(形)形容程度极深:深~|~苦。
(5)(形)刻薄:尖~|苛~。
(6)同“克”。
读音:jī
[jī]
(名)肌肉;人体和动物体的一种组织;能收缩而引起器官的运动:二头~|~腱|~肤。
读音:kè
[kè]
(1)(动)用小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属等物品上雕成花纹、文字等。
(2)(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以十五分钟为一刻:五点一~开车。
(3)(名)时间:顷~|立~|即~|此~。
(4)(形)形容程度极深:深~|~苦。
(5)(形)刻薄:尖~|苛~。
(6)同“克”。
读音:gǔ,gū
[gǔ]
[ gǔ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 gū ]1.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