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穰穰
【拼音】:jí ráng
【繁体】:急穰穰
词语解释⒈ 见“急攘攘”。急穰穰[jírǎngrǎng]⒈见“急攘攘”。
汉语大词典见“急攘攘”。《汉语大词典》:急攘攘 拼音:jírǎngrǎng形容急忙慌乱。元马致远《夜行船》套曲:“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李瓶儿急攘攘的梳了头,交迎春慌不迭的烧起茶来。”亦作“急穰穰”。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我扑簌簌泪似倾,急穰穰意如烧;我避不得水远山遥,须有一个日头走到。”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骑着这骨棱棱瘦驽骀,走着这远迢迢屈曲路,冷凄凄只影孤形,急穰穰千辛万苦。”
国语辞典⒈ 匆忙慌乱。也作「急攘攘」。引:《孤本元明杂剧·哭存孝·第四折》:「我扑簌簌泪似倾,急穰穰意如烧。」急穰穰[jírǎngrǎng]⒈匆忙慌乱。也作「急攘攘」。引《孤本元明杂剧·哭存孝·第四折》:「我扑簌簌泪似倾,急穰穰意如烧。」
辞典修订版匆忙慌乱。《孤本元明杂剧.哭存孝.第四折》:「我扑簌簌泪似倾,急穰穰意如烧。」也作「急攘攘」。
其他释义1.见'急攘攘'。
读音:jí
[jí]
(1)(形)想要马上达到某种目的而激动不安;着急
(2)(动)使着急:火车快开了;他还不来;实在~人。
(3)(形)容易发怒;急躁:~性子|没说上三句话他就~了。
(4)(形)很快而且猛烈;急促:~雨|~转弯|水流很~|炮声甚~|话说得很~。
(5)(形)急迫;紧急:~事|~件。
(6)(名)紧急严重的事情:告~|救~|当务之~。
(7)(动)对大家的事或别人的困难;赶快帮助:~公好义|~人之难(n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