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马之绩
【拼音】:hàn mǎ zhī jī
【简体】:汗马之绩
【繁体】:汗馬之績
网友释义汗马之绩,清代赵尔巽等《清史稿·李模传》:“夫诸将事先帝未收桑榆之效,事陛下未彰汗马之绩,方应戴罪,何有功劳。”
辞典修订版比喻战功或工作的成绩与辛劳。参见「汗马之劳」条。《清史稿.卷五零零.遗逸传一.李清传》:「夫诸将事先帝,未收桑榆之效;事陛下,未彰汗马之绩。方应戴罪,何有勋劳?」
成语词典版01.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二出》:「我霍休文文不能起明经之科,武不能建汗马之绩,只卑卑执役主家,如何是好?」02.《清史稿.卷五零零.遗逸列传一.李清》:「夫诸将事先帝未收桑榆之效,事陛下未彰汗马之绩,方应戴罪,何有勳劳?」
读音:hàn,hán
[hàn]
[ hàn ]1. 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汗水。汗流浃背。
2. 出汗,使出汗:汗颜(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汗马功劳。汗牛充栋。
[ hán ]1. 〔可(kè)汗〕见“可2”。
读音:mǎ
[mǎ]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jì
[jī]
(1)(动)把麻纤维捻开接续起来搓成线:纺~|~麻。
(2)(名)功业;成果:功~|成~|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