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饭牛
【拼音】:qǐ shí fàn niú
【繁体】:乞食飯牛
【拼音】:qǐ shí fàn niú
词语解释春秋时代百里奚与甯戚起自贫贱,终获成功之故事。百里奚仕秦缪公,乞食以往,终得任用而执国政。又甯戚以微贱之身,饲牛高歌,齐桓公闻而异之,遂委之以国事。《汉书·邹阳传》:「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甯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桼,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网友释义乞食饭牛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qǐshífànniú。
读音:qǐ
[qǐ]
(1)(动)向人讨;乞求:~食|~援|~降|~哀。
(2)(Qǐ)姓。
读音:shí,sì
[shí]
[ shí ]1. 吃:食肉。食欲。
2.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 sì ]1.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读音:fàn
[fàn]
1.煮熟的 谷类食品。特指米饭。
2.每天定时吃的食物:早~。晚~。
读音:niú
[niú]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