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
【拼音】:tái xià
【注音】:ㄊㄞˊㄒ一ㄚˋ
【结构】:台(上下结构)下(独体结构)
【繁体】:臺下
词语解释台榭的下面。古时对人的尊称。谓政治舞台之下﹐即不执政地位。台下[táixià]⒈台榭的下面。⒉古时对人的尊称。⒊谓政治舞台之下,即不执政地位。
基础解释台榭的下面。古时对人的尊称。谓政治舞台之下﹐即不执政地位。
引证解释⒈台榭的下面。引《春秋·文公十八年》:“丁丑,公薨于臺下。”《韩诗外传》卷二:“颜渊侍坐,鲁定公于臺,东野毕御马于臺下。”⒉古时对人的尊称。引《水浒后传》第七回:“郭京鞠躬答道:‘臺下世胄英才,神仙骨相,趋謁旌旄,足慰平生。’”⒊谓政治舞台之下,即不执政地位。引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他们要求实行西方的两党制,这一党在台上,那一党在台下。”
网络解释台下台下,指台榭的下面;政治舞台之下。
综合释义台榭的下面。《春秋·文公十八年》:“丁丑,公薨于臺下。”《韩诗外传》卷二:“颜渊侍坐,鲁定公于臺,东野毕御马于臺下。”古时对人的尊称。《水浒后传》第七回:“郭京鞠躬答道:‘臺下世胄英才,神仙骨相,趋謁旌旄,足慰平生。’”谓政治舞台之下,即不执政地位。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他们要求实行西方的两党制,这一党在台上,那一党在台下。”
汉语大词典(1).台榭的下面。《春秋·文公十八年》:“丁丑,公薨于台下。”《韩诗外传》卷二:“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2).古时对人的尊称。《水浒后传》第七回:“郭京鞠躬答道:‘台下世胄英才,神仙骨相,趋谒旌旄,足慰平生。’”(3).谓政治舞台之下,即不执政地位。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他们要求实行西方的两党制,这一党在台上,那一党在台下。”
其他释义1.台榭的下面。2.古时对人的尊称。3.谓政治舞台之下﹐即不执政地位。
1.我往台下一看,啊呀!不看不要紧,这一看我的心更慌了。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我呀!我的两手也不知道怎样放好了,我的眼睛也不知道往哪里看合适,我的头也嗡嗡的响起来。最可恨的是我的腿也有点哆嗦了。
2.“蜡炬成灰”是您讲台英姿飒爽的写照,“春蚕到死”是您台下指点祖国未来花朵的体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不仅道出您的伟岸,更是师生情的无言倾诉!
3.他的黑白照片留下了音乐家们台上台下的身影,将他们的光鲜形象与昏暗背景融合到了一起。
4.恰有一匹小小枣骝马,带著鞍辔,散放高台下龁草。
5.他一番慷慨激昂的措辞引起了台下众人惊恐万状的摸样。
6.他一番慷慨激昂的措辞引起了台下众人感动。
7.从吧台下面拿出了几个橙子,一刀两半,然后拿着最原始的橙子榨汁器不断的在研磨。
8.他们随便拿张纸一铺,就毫无顾忌地围坐在行刑台下休息,有人吃着东西,有人伸腿搭腰,旁若无人地大声说笑着,有的人还随手把垃圾遗弃在身边。
9.在晚会上,朱哲琴随着音乐摆动双臂,当她用纯净如洗的歌声唱出成名曲《阿姐鼓》时,台下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10.昨天,李敖表示自己演讲不用稿子,为表明“清白”,他甚至抖开自己的西装给台下听众看,边抖边说“大家看我,没有稿子,也没有小抄儿。
读音:tái,tāi
[tái]
[ tá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2.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3.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4. 量词:一台戏。
5.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6. 姓。
7. 桌子、案子:写字台。
8.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 tāi ]1. 〔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读音:xià
[xià]
(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处:~面|~部。
(2)(副)等级或品级低的:~等|~级|~策|~人。
(3)(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午|~集|~家|~旬。
(4)(副)向下面:~行车。
(5)(副)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列|部~|在同志们的帮助~。
(6)(副)表示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节~|目~|时~。
(7)(副)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里都同意。
(8)(动)由高处到低处:~船|~降|~山。
(9)(动)(雨、雪等)降落:~雨|~雾。
(10)(动)颁发;投递:~令|~文|~通知|~帖。
(11)(动)去;到(处所):~乡|~地|~基层。
(12)(动)退场:该队三号上;五号~。
(13)(动)放入:~网捕鱼|~箸|~钻|~手。
(14)(动)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
(15)(动)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定义。
(16)(动)开始使用;使用:~药|~刀。(动物)生产:~蛋|~崽。攻陷;攻克:连~数城。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等:~班|~工|~课。退让: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药|~刀。(动物)生产
(17)(量)(一~儿)。ɑ表示动作的次数: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
(18)(名)(~儿)用在“几、两”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儿)。有时也作下子。
(19)(副)用在动词后。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20)(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有空间;能容纳:这个剧场能坐~几万人。
(21)(副)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写~八千字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