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得道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得道

得道

【拼音】:dé dào

【简体】:得道

【繁体】:得道

解释

词语解释⒈ 指符合正义。例:得道多助。英:supportajustcause;⒉ 指道教、佛教修行达到非凡的境界。英:excellentpractice;得道[dédào]⒈指符合正义。例得道多助。英supportajustcause;⒉指道教、佛教修行达到非凡的境界。英excellentpractice;

基础解释∶指符合正义。∶指道教、佛教修行达到非凡的境界。

引证解释⒈ 古代道家谓顺应自然、与天合一的境界。引:《庄子·知北游》:“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⒉ 泛指知晓事理。引: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无论什么人看来,都会觉得他是一位得道的圣者。”⒊ 符合道义。参见“得道多助”。引:《管子·法法》:“然则国何可无道,人何可无求。得道而导之,求贤而使之,将有所大期於兴利除害。”《东观汉记·冯衍传》:“得道之兵,鼓不振尘。”⒋ 佛教谓修行戒、定、慧三学而发断惑证理之智为得道,然后可以成佛。引:《法华经·方便品》:“我今所得道,亦应説三乘。”《南史·谢灵运传》:“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唐崔峒《送真上人还兰若》诗:“得道云林久,年深暂一归。”《西游记》第五四回:“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决不爱你托国之富,也不爱你倾国之容。”⒌ 道教谓存神炼气有五时七候,第一候,宿疾并销,六情沉寂,名为得道,由此可成仙或长生。引:晋葛洪《抱朴子·金丹》:“上士得道,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崑崙;下士得道,长生世间。”宋苏轼《东坡志林·东坡昇仙》:“今謫海南,又有传吾得道,乘小舟入海不復返者。”⒍ 寻到道路。《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引: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⒈古代道家谓顺应自然、与天合一的境界。引《庄子·知北游》:“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⒉泛指知晓事理。引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无论什么人看来,都会觉得他是一位得道的圣者。”⒊符合道义。参见“得道多助”。引《管子·法法》:“然则国何可无道,人何可无求。得道而导之,求贤而使之,将有所大期於兴利除害。”《东观汉记·冯衍传》:“得道之兵,鼓不振尘。”⒋佛教谓修行戒、定、慧三学而发断惑证理之智为得道,然后可以成佛。引《法华经·方便品》:“我今所得道,亦应説三乘。”《南史·谢灵运传》:“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唐崔峒《送真上人还兰若》诗:“得道云林久,年深暂一归。”《西游记》第五四回:“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决不爱你托国之富,也不爱你倾国之容。”⒌道教谓存神炼气有五时七候,第一候,宿疾并销,六情沉寂,名为得道,由此可成仙或长生。引晋葛洪《抱朴子·金丹》:“上士得道,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崑崙;下士得道,长生世间。”宋苏轼《东坡志林·东坡昇仙》:“今謫海南,又有传吾得道,乘小舟入海不復返者。”⒍寻到道路。《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引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综合释义古代道家谓顺应自然、与天合一的境界。《庄子·知北游》:“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泛指知晓事理。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无论什么人看来,都会觉得他是一位得道的圣者。”符合道义。《管子·法法》:“然则国何可无道,人何可无求。得道而导之,求贤而使之,将有所大期於兴利除害。”《东观汉记·冯衍传》:“得道之兵,鼓不振尘。”参见“得道多助”。佛教谓修行戒、定、慧三学而发断惑证理之智为得道,然后可以成佛。《法华经·方便品》:“我今所得道,亦应説三乘。”《南史·谢灵运传》:“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唐崔峒《送真上人还兰若》诗:“得道云林久,年深暂一归。”《西游记》第五四回:“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决不爱你托国之富,也不爱你倾国之容。”道教谓存神炼气有五时七候,第一候,宿疾并销,六情沉寂,名为得道,由此可成仙或长生。晋葛洪《抱朴子·金丹》:“上士得道,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崑崙;下士得道,长生世间。”宋苏轼《东坡志林·东坡昇仙》:“今謫海南,又有传吾得道,乘小舟入海不復返者。”寻到道路。《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得道[dédào]行事合于正道。《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寻获道路。《韩非子.说林》:「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道家指道术修链完成。《抱朴子.内篇.明本》:「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佛家谓证悟、解脱烦恼。南朝陈.文帝〈大通方广忏文〉:「闻名者离尘,受持者得道。」得道[dédào]道家指道术修练完成。 【造句】得道成仙。得道[dédào]佛家指证悟佛理解脱烦恼。 【造句】他经由大师的开悟而得道。得道[dédào]行事合于正道。 【造句】得道多助。

网友释义道,极致的宇宙世界观、世界规律、规则。老子中曾言:道可道非常道。道家学说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认识,虽然其中有着十分感性化的色彩。信仰道家文化的人们很难达到庄子道学思维的层次。因而要想知道、识道、悟道、得道,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是不可能的。得道有领会得道终极真理之意。古代道家谓顺应自然﹑与天合一的境界。也可理解为获得天人合一的方法。

汉语大词典(1).古代道家谓顺应自然、与天合一的境界。《庄子·知北游》:“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2).泛指知晓事理。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无论什么人看来,都会觉得他是一位得道的圣者。”(3).符合道义。《管子·法法》:“然则国何可无道,人何可无求。得道而导之,求贤而使之,将有所大期于兴利除害。”《东观汉记·冯衍传》:“得道之兵,鼓不振尘。”参见“得道多助”。(4).佛教谓修行戒、定、慧三学而发断惑证理之智为得道,然后可以成佛。《法华经·方便品》:“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南史·谢灵运传》:“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唐崔峒《送真上人还兰若》诗:“得道云林久,年深暂一归。”《西游记》第五四回:“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决不爱你托国之富,也不爱你倾国之容。”(5).道教谓存神炼气有五时七候,第一候,宿疾并销,六情沉寂,名为得道,由此可成仙或长生。晋葛洪《抱朴子·金丹》:“上士得道,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昆崙;下士得道,长生世间。”宋苏轼《东坡志林·东坡升仙》:“今谪海南,又有传吾得道,乘小舟入海不复返者。”(6).寻到道路。《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国语辞典⒈ 行事合于正道。引:《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⒉ 寻获道路。引:《韩非子·说林》:「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⒊ 道家指道术修炼完成。引:《抱朴子·内篇·明本》:「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⒋ 佛家谓证悟、解脱烦恼。引:南朝陈·文帝〈大通方广忏文〉:「闻名者离尘,受持者得道。」得道[dédào]⒈行事合于正道。引《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⒉寻获道路。引《韩非子·说林》:「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⒊道家指道术修炼完成。引《抱朴子·内篇·明本》:「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⒋佛家谓证悟、解脱烦恼。引南朝陈·文帝〈大通方广忏文〉:「闻名者离尘,受持者得道。」英语toachievetheDao,tobecomeanimmortal德语das/Tao/,/Dao/erlangen,dieVollendungerlangenundinsNirwanaeingehen法语atteindreleDao,devenirunimmortel

辞典修订版行事合于正道。《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寻获道路。《韩非子.说林》:「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道家指道术修链完成。《抱朴子.内篇.明本》:「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佛家谓证悟、解脱烦恼。南朝陈.文帝〈大通方广忏文〉:「闻名者离尘,受持者得道。」

辞典简编版道家指道术修练完成。 【造句】得道成仙佛家指证悟佛理解脱烦恼。 【造句】他经由大师的开悟而得道。行事合于正道。 【造句】得道多助

其他释义1.古代道家谓顺应自然﹑与天合一的境界。2.泛指知晓事理。3.符合道义。4.佛教谓修行戒﹑定﹑慧三学而发断惑证理之智为得道,然后可以成佛。5.道教谓存神炼气有五时七候,第一候,宿疾并销,六情沈寂,名为得道,由此可成仙或长生。6.寻到道路。

得道造句更多 >>

1.应该是一位蔼然可亲,喜与晚辈戏耍的得道高仙。

2.要么承担,要么突破,剩余的时间就是对你的所有经历的一切保持沉默。终有一天,这沉默理会获得道路和答案。

3.要么承担,要么突破,剩余的时间就是对你所经历的一切保持沉默。终有一天,你会在这沉默里获得道路和答案。

4.他本是灵山脚下的得道老鼠,因为偷了琉璃盏内的清油,灯火昏暗,恐怕金刚拿他,故此走了,却在此处成精作怪。

5.坎坷的路,脚下走着;岁月的痕,脸上爬着;儿女前程,胸中装着;无私的爱,心中流着。父亲节近,恨在他乡。只得道声:老爸保重! 

6.如今世界上,坚持和平与发展者必然是得道多助,推行霸权者必然是失道寡助。

7.最后他强调指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云南敢出这个头,首难发兵,各省必然闻风而动,形成滔天巨浪,袁氏败亡,指日可待。

8.象徵著创业之始,得道多助,凡事顺利,这样反使命者变得充满希望,放胆一博,变成尾大不掉,反成後运挫败之因,为人推算之时,尤应慎重推考这等运限变化之机。

9.老吕,今天就咱们两人,我也就跟你说吧,还记得道光年间几千的洋人就打得咱们大清几十万的大军溃不成军,一败涂地在,最后乃至签下那城下之盟的事么?

10.王老板听得宏宇介绍说那个白净的小子是道门高手,立即肃然起敬,不敢造次去提关于钱的事,他先入为主地认为得道高人自然都像宏宇一样不在乎那些阿堵物。

字义分解

读音:dé,děi,de

[dé]

[ dé ]

1.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2.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3.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4.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 děi ]

1.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2.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 de ]

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读音:dào

[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得道相关成语

得道相关词语

关于得道的诗词更多 >>

包含得道的歇后语

上一个:日复一日

下一个:嘉兴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