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仪同三司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仪同三司

仪同三司

【拼音】:yí tóng sān sī

【注音】:一ˊㄊㄨㄥˊㄙㄢㄙ

【简体】:仪同三司

【繁体】:儀同三司

解释

词语解释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仪同三司[yítóngsānsī]⒈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

引证解释⒈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参阅《通典·职官十六·开府仪同三司》。引《后汉书·邓隲传》:“延平元年,拜邓隲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騭也。”唐张说《齐卢思道碑》:“公节义独存,侍从趣鄴,告至行赏,授仪同三司。”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贙字翔威……官歷钦江开国公,至正议大夫,仪同三司。”亦省称“仪同”。《陈书·高祖本纪上》:“景仪同卢辉畧开石头北门来降。”宋孔平仲《续世说·纰漏》:“隋刘臻为仪同,有刘纳者亦为仪同,俱为太子学士,情好甚密。”

网络解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官名。始于东汉。本意指非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而给予与三公同等的待遇。魏晋以后,将军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金代分置仪同三司,为从一品中次散官。

综合释义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后汉书·邓隲传》:“延平元年,拜邓隲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騭也。”唐张说《齐卢思道碑》:“公节义独存,侍从趣鄴,告至行赏,授仪同三司。”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贙字翔威……官歷钦江开国公,至正议大夫,仪同三司。”亦省称“仪同”。《陈书·高祖本纪上》:“景仪同卢辉畧开石头北门来降。”宋孔平仲《续世说·纰漏》:“隋刘臻为仪同,有刘纳者亦为仪同,俱为太子学士,情好甚密。”参阅《通典·职官十六·开府仪同三司》。

汉语大词典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后汉书·邓骘传》:“延平元年,拜邓骘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骘也。”唐张说《齐卢思道碑》:“公节义独存,侍从趣邺,告至行赏,授仪同三司。”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贙字翔威……官历钦江开国公,至正议大夫,仪同三司。”亦省称“仪同”。《陈书·高祖本纪上》:“景仪同卢辉略开石头北门来降。”宋孔平仲《续世说·纰漏》:“隋刘臻为仪同,有刘纳者亦为仪同,俱为太子学士,情好甚密。”参阅《通典·职官十六·开府仪同三司》。

其他解释官名,谓同三公之仪制也。汉殇帝时以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其名始此。魏晋以来,凡将军开府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又文官光禄大夫以上,亦并得仪同三司。后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并增置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又改仪同三司为仪同大将军,增至上仪同大将军。隋并以为散官,唐改上开府仪同三司为上轻车督尉,开府仪通三司为轻车都尉,仪同三司为骑都尉,后又以开府仪同三司为文散官,宋元因之,明废。汉、刘珍《东观记》:「邓骘字昭伯,延平元年拜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骘也。」;《后汉书·邓骘传》:「延平元年,拜邓骘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其他释义1.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

仪同三司造句更多 >>

1.在尔朱荣入洛前,元颢已经担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相州刺史,受命领兵讨伐葛荣;而元子攸仅仅在宫中担任孝明帝的伴读,资历和官位都远在元颢之下。

2.朝廷前几日已下旨,特敕封杨晓峰为楚王、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汴京南路行军大元帅、龙虎上将军等一串头衔。

3.开府仪同三司及特进不带职事官者,朝参禄俸并同职事,仍隶吏部也。

4.初平元年一月中,献帝下诏,册封张良八世孙张抗为征北将军,秩两千石,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金印紫绶,封列侯,领幽、冀、并三州兵事。

5.尉迟敬德初仕隋,为朝散大夫;入唐,为右武侯大将军,讨吴国公,后出任襄州都督,累迁同州刺史,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6.韶第四子德衡,武平末,开府仪同三司,隆化时,济州刺史。

7.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军主,对方却是尚书仆射、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手握两万虎贲,身后还站着权倾天下的柱国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太原王尔朱荣。

8.刘曜以功被署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牧,封中山王,身居显职。

9.以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北都留守、兴圣宫使、判六军诸卫事李继岌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东京留守。

10.及司马玮被杀,张华因首先献谋有功,拜为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金印紫绶。

字义分解

读音:yí

[yí]

(1)(名)人的外表:~表|~容|威~。

(2)(名)礼节;仪式:司~|行礼如~。

(3)(名)礼物:贺~|谢~。

(4)(动)〈书〉倾心;向往:心~已久。

(5)(Yí)姓。

(6)(名)仪器:~表|地动~。

读音:tóng,tòng

[tóng]

[ tóng ]

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 和,跟:同流合污。

4. 姓。

[ tòng ]

1. 〔胡同〕见“胡”。

读音:sān

[sān]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sī

[sī]

(1)主管。

(2)(动)主持、操作。

(3)(名)一级机关内一部门。

(4)姓。

仪同三司相关成语

仪同三司相关词语

关于仪同三司的诗词更多 >>

包含仪同三司的歇后语

上一个:一献三售

下一个:渔阳三弄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