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摩
【拼音】:gān mó
【注音】:ㄍㄢㄇㄛˊ
【结构】:竿(上下结构)摩(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1.谓相逼近。2.干求﹐请托。竿﹐通'干'。
基础解释谓相逼近。干求﹐请托。竿﹐通/'干/'。
引证解释⒈谓相逼近。引《后汉书·董卓传》:“卓遂僭拟车服,乘金华青盖,瓜画两轓,时人号‘竿摩车’,言其服饰近天子也。”李贤注:“竿摩,谓相逼近也。”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一》:“卓乘金盖车,时人号‘竿摩车’,言逼上也。”⒉干求,请托。竿,通“干”。引清方以智《通雅·释诂》:“竿摩,犹干劘也。今俗以事干人亦谓相竿摩。”清黄宗羲《张元岵先生墓志铭》:“许淮安同生初见先生,语之曰:‘为官自居乡始,子其慎诸。’先生由此一生无竿摩郡邑之事。”
网络解释竿摩竿摩,汉语词语,读作gānmó,意为相逼近。
综合释义谓相逼近。《后汉书·董卓传》:“卓遂僭拟车服,乘金华青盖,瓜画两轓,时人号‘竿摩车’,言其服饰近天子也。”李贤注:“竿摩,谓相逼近也。”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一》:“卓乘金盖车,时人号‘竿摩车’,言逼上也。”干求,请托。竿,通“干”。清方以智《通雅·释诂》:“竿摩,犹干劘也。今俗以事干人亦谓相竿摩。”清黄宗羲《张元岵先生墓志铭》:“许淮安同生初见先生,语之曰:‘为官自居乡始,子其慎诸。’先生由此一生无竿摩郡邑之事。”
汉语大词典(1).谓相逼近。《后汉书·董卓传》:“卓遂僭拟车服,乘金华青盖,瓜画两轓,时人号‘竿摩车’,言其服饰近天子也。”李贤注:“竿摩,谓相逼近也。”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一》:“卓乘金盖车,时人号‘竿摩车’,言逼上也。”(2).干求,请托。竿,通“干”。清方以智《通雅·释诂》:“竿摩,犹干劘也。今俗以事干人亦谓相竿摩。”清黄宗羲《张元岵先生墓志铭》:“许淮安同生初见先生,语之曰:‘为官自居乡始,子其慎诸。’先生由此一生无竿摩郡邑之事。”
读音:gān
[gān]
(名)(~子)竹竿;截取竹子的主干而成。
读音:mó,mā
[mó]
[ mó ]1. 擦,蹭,接触:摩擦。摩天。摩崖(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摩肩接踵。摩顶放踵。
2. 摸,抚:摩弄。摩挲(suō)
3. 研究,切磋:观摩。揣摩(a.研究,仔细琢磨;b.估量,推测)。
4. 古同“磨”,磨擦。
[ mā ]1. 〔摩挲(mā sā/mó suō)〕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地移动。